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一、学术背景及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一) 学术背景 | 第9-10页 |
(二)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三) 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注释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经济全球化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影响 | 第16-27页 |
一、经济全球化的定义及特点 | 第16-19页 |
(一)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 第16-17页 |
(二) 经济全球化的特征 | 第17-19页 |
二、中华民族精神概述 | 第19-22页 |
(一) 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 | 第19-21页 |
(二) 中华民族精神的功能 | 第21-22页 |
三、经济全球化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积极影响 | 第22-24页 |
(一) 近代中西文化的交流,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更为深刻 | 第22-23页 |
(二)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体系 | 第23页 |
(三) 经济全球化为民族精神的弘扬提供了广阔的领域 | 第23页 |
(四)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民族精神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 第23-24页 |
四、经济全球化对中华民族精神消极影响 | 第24-25页 |
(一) 普世伦理和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冲突 | 第24页 |
(二) 意识形态的斗争日益复杂化 | 第24页 |
(三) 国家主权受到冲击,民族意识被弱化 | 第24-25页 |
(四) 精神追求的失落,道德相对主义的产生 | 第25页 |
注释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全球化进程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当代意义 | 第27-32页 |
一、有助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 第27页 |
二、有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第27-28页 |
三、有助于激励我国人民奋发图强,增强民族意识 | 第28-29页 |
四、有助于规范、引导全民族进步的价值标准 | 第29-31页 |
五、有助于凝聚海内外的中华儿女 | 第31页 |
注释 | 第31-32页 |
第四章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途径 | 第32-41页 |
一、在国民教育中贯穿中华民族精神 | 第32-35页 |
(一) 以学校教育为重点 | 第32-33页 |
(二) 以家庭教育为支撑 | 第33-34页 |
(三) 以社会教育为主导 | 第34页 |
(四) 以个人内化为关键 | 第34-35页 |
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 | 第35-38页 |
(一) 以个人价值观培养为重要的手段 | 第35-36页 |
(二) 互联网教育为平台 | 第36-37页 |
(三) 历史文化资源为主要阵地 | 第37-38页 |
三、建立健全的制度保障 | 第38-40页 |
(一) 先进的制度保障 | 第38页 |
(二) 坚实的物质基础 | 第38-39页 |
(三) 科学力量的支撑 | 第39页 |
(四) 更好的政治环境 | 第39-40页 |
注释 | 第40-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