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遥感的区域ET分析及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 ·蒸散发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 ·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9-22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页 |
| ·技术路线 | 第19页 |
| ·本论文的特色 | 第19-22页 |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第22-28页 |
| ·地理位置 | 第22-23页 |
| ·地形地貌 | 第23页 |
| ·水文气候 | 第23-24页 |
| ·土壤与种植作物 | 第24-25页 |
| ·研究区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 第25-28页 |
| 第三章 SEBS模型原理 | 第28-40页 |
| ·SEBS模型简介 | 第28-29页 |
| ·地表参数的遥感估算 | 第29-31页 |
| ·地表反照率 | 第29页 |
| ·归一化植被指数 | 第29-30页 |
| ·地表比辐射率 | 第30页 |
| ·植被覆盖度 | 第30页 |
| ·叶面积指数(LAI) | 第30-31页 |
| ·净辐射通量 | 第31页 |
| ·土壤热通量 | 第31-32页 |
| ·感热通量 | 第32-37页 |
| ·热量和动量传输粗糙度的计算 | 第33-34页 |
| ·稳定度订正函数 | 第34-36页 |
| ·极端情况下的感热通量 | 第36-37页 |
| ·潜热通量与蒸发比 | 第37-40页 |
| 第四章 蒸散发的遥感估算 | 第40-68页 |
| ·数据获取及预处理 | 第40-47页 |
| ·遥感数据简介及获取 | 第40-42页 |
| ·遥感数据预处理 | 第42-43页 |
| ·气象数据 | 第43-45页 |
| ·DEM数据 | 第45-46页 |
| ·矢量数据 | 第46-47页 |
| ·SEBS模型的计算步骤 | 第47-49页 |
| ·地表物理参数反演 | 第49-55页 |
| ·地表能量平衡分量 | 第55-64页 |
| ·净辐射通量 | 第55页 |
| ·土壤热通量 | 第55-58页 |
| ·感热通量 | 第58页 |
| ·潜热通量 | 第58-61页 |
| ·日蒸散发量 | 第61-63页 |
| ·ET与土地覆盖类型的关系 | 第63-64页 |
| ·蒸散发量的精度验证 | 第64-68页 |
| 第五章 禹门口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分析 | 第68-78页 |
| ·水量平衡模型 | 第68-69页 |
| ·有效降雨 | 第69-71页 |
| ·年蒸散发量 | 第71-72页 |
| ·有效灌溉量 | 第72-73页 |
| ·灌溉水资源利用效率计算 | 第73页 |
| ·结果分析 | 第73-78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 ·结论 | 第78-79页 |
| ·展望 | 第79-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6页 |
| 致谢 | 第86-88页 |
| 硕士期间所获得的成果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