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金融法论文

个人征信中个人信用权保护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导言第9-12页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页
 二、文献综述第9-11页
 三、研究方法第11-12页
第一章 个人征信中个人信用权所面临的挑战第12-17页
 第一节 侵害个人信用权的行为频繁发生第12-15页
  一、信用信息提供者对个人信用权的侵害第12-13页
  二、个人征信机构对个人信用权的侵害第13-14页
  三、信用信息使用者对个人信用权的侵害第14-15页
 第二节 个人信用权侵害的司法救济没有到位第15-17页
第二章 当前个人征信中个人信用权保障不力的原因分析第17-26页
 第一节 立法层面的原因分析第17-19页
  一、现行个人信用权间接保护模式的不足第17-18页
  二、相关法规效力层级较低且缺乏体系性、可操作性第18-19页
 第二节 具体制度层面的原因分析第19-23页
  一、提供错误个人信用报告的责任过轻第19-20页
  二、异议程序规则中环节缺位第20页
  三、信用状况的评估有失公平第20-21页
  四、知情权的保障不够全面第21页
  五、个人信用信息共享不够畅通第21-22页
  六、安全保障规则比较笼统第22-23页
 第三节 司法救济层面的原因分析第23-26页
  一、主观过错形态的标准仍未统一第23页
  二、救济方式的局限性较强第23-26页
第三章 个人征信中个人信用权保护的法律体例构建第26-36页
 第一节 《民法典》中信用权保护模式的设想第26-33页
  一、信用权直接保护模式的确立第26-28页
  二、信用权条款的具体位置安排第28-30页
  三、信用权条款的具体内容设置第30-33页
  四、其他法律条文的体系性安排第33页
 第二节 其他单行法中立法空白的补充第33-36页
第四章 个人征信体系中个人信用权保护的具体制度安排第36-41页
 第一节 强化个人征信机构的义务与责任第36-38页
  一、提供错误个人信用报告的责任第36-37页
  二、异议程序中的举证责任和通知义务第37-38页
 第二节 补充信用信息使用者的义务与责任第38-39页
  一、公正评价信用状况第38页
  二、充分保障知情权第38-39页
 第三节 相关配套制度的跟进第39-41页
  一、完善个人信用信息共享机制第39-40页
  二、建立详细的安全保障规则第40-41页
第五章 个人征信中个人信用权救济机制的完善第41-47页
 第一节 主观过错形态的明确统一第41-42页
 第二节 民事救济方式的有效运用第42-47页
  一、确立兼容并重的救济模式第42页
  二、重点关注非金钱救济方式的效果第42-43页
  三、严格把握金钱救济方式的适用第43-47页
结语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模式的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下一篇:民营企业股权家族信托法律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