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光谱成像测量煤油超雾化粒径分布初步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 第12-17页 |
·粒径测量技术 | 第12-16页 |
·粒径测量技术小结 | 第16-17页 |
·本文研究内容及特色 | 第17-18页 |
第2章 双光谱粒径测量系统设计 | 第18-32页 |
·PLIF/Mie双光谱测量基本原理 | 第18-21页 |
·测量系统构成 | 第21-28页 |
·超声速雾化实验平台 | 第22-24页 |
·低速雾化实验平台 | 第24-25页 |
·片激光光路系统 | 第25-26页 |
·成像系统 | 第26-27页 |
·时序控制系统 | 第27-28页 |
·低速雾化场双光谱成像实验 | 第28-31页 |
·双光谱成像实验方案 | 第28-30页 |
·实验结果及结论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双光谱测量的粒径反演及误差分析 | 第32-50页 |
·片激光诱导荧光(PLIF)光强与液滴粒径的关系 | 第32-34页 |
·Mie散射光强与液滴粒径的关系 | 第34-37页 |
·标定参数K | 第37-42页 |
·用单分散性液滴群标定 | 第38页 |
·用多分散性液滴群标定 | 第38-42页 |
·粒径反演及误差分析 | 第42-48页 |
·对单分散性液滴群的粒径反演误差分析 | 第43-44页 |
·对多分散性液滴群的粒径反演误差分析 | 第44-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4章 超声速雾化特性仿真优化研究 | 第50-64页 |
·超声速雾化仿真方法 | 第51-52页 |
·煤油超声速雾化仿真优化 | 第52-59页 |
·计算模型 | 第52-54页 |
·灰色系统关联度理论 | 第54-55页 |
·设置目标函数 | 第55-56页 |
·正交试验设计 | 第56页 |
·灰色关联系数计算 | 第56-58页 |
·灰色关联度计算 | 第58-59页 |
·仿真验证 | 第59-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4-68页 |
·主要结论 | 第64-65页 |
·创新和特色 | 第65页 |
·本文的不足之处与下一步工作建议 | 第65-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4页 |
致谢 | 第74-76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