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导论 | 第9-15页 |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选题背景 | 第9页 |
2.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1.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2.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四)创新点和不足 | 第14-15页 |
一、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概述 | 第15-20页 |
(一)基本概念 | 第15-16页 |
1.社会组织 | 第15页 |
2.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 | 第15-16页 |
(二)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 第16-18页 |
1.社会组织机构和制度规范化 | 第16-17页 |
2.社会组织人力资源规范化 | 第17页 |
3.社会组织财务管理规范化 | 第17页 |
4.社会组织业务活动规范化 | 第17页 |
5.社会组织诚信建设规范化 | 第17-18页 |
(三)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的意义 | 第18-20页 |
1.有利于加快形成现代社会组织体制 | 第18页 |
2.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组织领域的发展水平 | 第18-19页 |
3.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 第19-20页 |
二、我国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发展现状 | 第20-28页 |
(一)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取得的成效 | 第20-23页 |
1.社会组织的整体规范化程度提高 | 第20-21页 |
2.社会组织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 第21页 |
3.社会组织工作更加明确方向 | 第21-22页 |
4.社会组织提供服务能力提高 | 第22页 |
5.优秀的社会组织树立标杆 | 第22-23页 |
(二)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中发现的问题 | 第23-28页 |
1.社会组织的机构和制度规范化程度仍需加强 | 第23-24页 |
2.人力资源建设水平有待提高 | 第24-26页 |
3.财务管理不够规范 | 第26-27页 |
4.社会组织透明度问题 | 第27-28页 |
三、我国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的制约因素分析 | 第28-35页 |
(一)社会组织的发展环境 | 第28-29页 |
(二)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 | 第29-31页 |
1.政府对社会组织的严格管制 | 第29-30页 |
2.政府对社会组织的依赖 | 第30-31页 |
3.社会组织对政府的强烈依赖 | 第31页 |
(三)社会组织的法律政策环境 | 第31-33页 |
1.法律地位 | 第31-32页 |
2.政治地位 | 第32页 |
3.社会地位 | 第32-33页 |
(四)社会组织与公众的关系 | 第33-34页 |
1.公众作为服务对象 | 第33页 |
2.公众作为监督者 | 第33-34页 |
(五)社会组织自身建设 | 第34-35页 |
四、社会组织自觉提高规范化水平 | 第35-41页 |
(一)重视社会组织反腐倡廉工作 | 第35-37页 |
1.社会组织要从思想上重视反腐倡廉工作 | 第36页 |
2.实现社会组织的去“行政化” | 第36页 |
3.自觉接受监督 | 第36-37页 |
4.加强社会组织的党风廉政建设 | 第37页 |
(二)加强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 | 第37-38页 |
1.提高社会组织人才队伍质量 | 第37页 |
2.加大社会组织薪金投入 | 第37-38页 |
3.重视培训 | 第38页 |
(三)实现财务管理规范化和科学化 | 第38-39页 |
1.拓宽获取资金渠道 | 第38-39页 |
2.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及执行 | 第39页 |
(四)加大社会组织诚信建设力度 | 第39-40页 |
1.保证公开信息的全面性与真实性 | 第39-40页 |
2.多渠道公开信息 | 第40页 |
(五)重视社会组织间合作 | 第40-41页 |
五、各相关主体共同促进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 | 第41-46页 |
(一)政府 | 第42-43页 |
1.完善社会组织法律法规 | 第42页 |
2.科学定位与社会组织关系 | 第42-43页 |
(二)第三方评估机构 | 第43-44页 |
(三)公众 | 第44-46页 |
1.信任社会组织 | 第44页 |
2.监督社会组织 | 第44-45页 |
3.为社会组织服务 | 第45-46页 |
结语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