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雷格的概念和对象思想
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9页 |
绪论 | 第9-10页 |
一、文章的思路 | 第9页 |
二、本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第一部分 弗雷格对概念和对象的区分 | 第10-30页 |
第一章 对概念和对象的区分 | 第10-14页 |
一、建立在函数分析方法上的新句法 | 第10-11页 |
二、从函数到概念的扩展 | 第11-14页 |
(一)弗雷格关于函数的思想 | 第11-12页 |
(二)从函数到概念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对概念和对象的解释 | 第14-23页 |
一、对涵义和意谓的区分 | 第14-15页 |
二、对语词的分析 | 第15-23页 |
(一)概念词和通名的区别 | 第15-17页 |
(二)专名和通名的区别 | 第17-19页 |
(三)浅谈系词 | 第19-23页 |
第三章 弗雷格理论的疑难和意义 | 第23-30页 |
一、对“概念悖论”的讨论 | 第24-25页 |
二、对象和概念的关系 | 第25-28页 |
(一)从指称——谓述的角度看对象和概念的关系 | 第25页 |
(二)从“真”的角度看对象和概念的关系 | 第25-28页 |
三、弗雷格理论的意义和缺陷 | 第28-30页 |
第二部分 罗素、蒯因对弗雷格思想的继承和改造 | 第30-45页 |
第四章 罗素对弗雷格思想的继承和批评 | 第30-40页 |
一、罗素对弗雷格函数分析方法的继承和改造 | 第30-32页 |
(一)罗素对“概念”思想的继承和改造 | 第30-31页 |
(二)区分专名和限定摹状词 | 第31-32页 |
二、罗素对弗雷格思想的批评 | 第32-40页 |
(一)第一个批评 | 第33-34页 |
(二)第二个批评 | 第34-36页 |
(三)第三个批评 | 第36-40页 |
第五章 蒯因对专名的消除 | 第40-42页 |
第六章 对弗雷格、罗素、蒯因思想的比较 | 第42-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