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区急滩整治措施—架空水下平台水流特性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滩险主要类型 | 第11-12页 |
·急滩分类 | 第12页 |
·急滩整治方法及成果 | 第12-13页 |
·水沙模拟研究手段 | 第13-15页 |
·库区急滩现状 | 第15-17页 |
·研究工作的内容、技术路线及章节安排 | 第17-18页 |
·研究工作的内容 | 第17页 |
·论文工作技术路线 | 第17页 |
·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概化模型试验 | 第18-26页 |
·试验目的和内容 | 第18页 |
·试验模型 | 第18-19页 |
·试验仪器 | 第19-21页 |
·光电流速仪 | 第19-20页 |
·水位测针 | 第20页 |
·薄壁量水堰 | 第20-21页 |
·水面流态摄影设备 | 第21页 |
·试验方案 | 第21-24页 |
·流量的确定 | 第21页 |
·尾水的确定 | 第21页 |
·架空式水下平台参数确定 | 第21-22页 |
·工况组合 | 第22-24页 |
·试验步骤及安排 | 第24-25页 |
·工程前水流条件的量测 | 第24页 |
·工程后水流条件的量测 | 第24-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水下平台水流特性研究 | 第26-44页 |
·水下平台研究内容 | 第26页 |
·水下平台对表面流速的影响 | 第26-34页 |
·平台高度H与ε_(v1)、ε_(v2)关系 | 第26-28页 |
·平台宽度b与ε_(v1)、ε_(v2)关系 | 第28-31页 |
·流量Q与ε_(v1)、ε_(v2)的关系 | 第31-32页 |
·水深H与ε_(v1)、ε_(v2)的关系 | 第32-33页 |
·综合分析及公式推导 | 第33-34页 |
·水下平台对流速缓流区范围影响 | 第34-36页 |
·水下平台对底部流速的影响 | 第36-40页 |
·底部平均流速的测量 | 第36-37页 |
·底部平均流速的校核 | 第37页 |
·工程前垂线流速分布计算 | 第37-39页 |
·工程前后底部平均流速比较 | 第39-40页 |
·平台进口比降分析 | 第40-43页 |
·当前壅高计算公式 | 第40-42页 |
·平台进口比降分析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水下平台优化设计 | 第44-50页 |
·优化设计初步思路 | 第44页 |
·思路Ⅰ方案设计 | 第44-46页 |
·方案1及效果分析 | 第45页 |
·方案2及效果分析 | 第45-46页 |
·思路Ⅱ方案设计 | 第46-49页 |
·圆柱绕流机理 | 第46-48页 |
·方案3及效果分析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水下平台整治库区急滩应用研究 | 第50-68页 |
·二维水流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50-53页 |
·控制方程 | 第50页 |
·边界条件 | 第50-51页 |
·基本方程数值离散和求解 | 第51-52页 |
·总体有限元方程的求解 | 第52-53页 |
·模型基本资料 | 第53-55页 |
·模型的验证 | 第55页 |
·综合上滩指标 | 第55-59页 |
·代表船舶基本参数 | 第55页 |
·船舶推力计算方法 | 第55-56页 |
·船舶航行阻力计算方法 | 第56-58页 |
·综合上滩指标的计算 | 第58-59页 |
·工程前喜滩段水流特性 | 第59-61页 |
·工程前水面线 | 第59页 |
·工程前上行流速 | 第59-60页 |
·工程前消滩判数 | 第60页 |
·基本工况确定 | 第60-61页 |
·工程方案布置 | 第61-62页 |
·整治目标 | 第61页 |
·参数确定 | 第61-62页 |
·整治效果分析 | 第62-64页 |
·工程方案可行性思考 | 第64-67页 |
·架空式 | 第65-66页 |
·悬浮式 | 第66-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研究结论 | 第68-69页 |
·研究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著与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74页 |
一、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4页 |
二、在校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