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前言 | 第10-19页 |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产业集群相关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城镇化相关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产业集群与城镇化发展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15-16页 |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径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技术路径 | 第17页 |
·本文创新点及不足 | 第17-19页 |
·主要创新 | 第17-18页 |
·主要不足 | 第18-19页 |
2. 基本概念及理论回顾 | 第19-25页 |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9-20页 |
·产业集群概念 | 第19-20页 |
·城镇化概念 | 第20页 |
·理论回顾 | 第20-24页 |
·产业集群相关理论 | 第20-22页 |
·城镇化相关理论 | 第22-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3.安徽省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 第25-30页 |
·安徽省产业集群特点 | 第25-26页 |
·安徽省产业集群类型 | 第26-27页 |
·安徽省产业集群的空间及行业分布状况 | 第27-28页 |
·安徽省产业集群的空间分布 | 第27-28页 |
·安徽省产业集群的行业分布 | 第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4.安徽省城镇化发展现状 | 第30-34页 |
·安徽省城镇化发展历程 | 第30页 |
·基于人口、经济、社会环境角度的城镇化分析 | 第30-32页 |
·人口城镇化 | 第30-31页 |
·经济城镇化 | 第31页 |
·社会环境城镇化 | 第31-32页 |
·安徽省城镇化发展中存在问题 | 第32-33页 |
·城镇规模发展较快,但是整体水平还较低 | 第32-33页 |
·城镇体系不断优化,但区域发展不平衡 | 第33页 |
·城镇建设区域面积扩大,但整体竞争力弱 | 第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5.安徽省产业集群推进城镇化发展机理分析 | 第34-38页 |
·劳动力转移过程分析 | 第34-35页 |
·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过程分析 | 第35-36页 |
·城镇综合竞争力水平上升过程分析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6.安徽省产业集群推动城镇化发展的实证研究 | 第38-46页 |
·指标选取和说明 | 第38-40页 |
·产业集群集聚度测量指标的选取和说明 | 第38-39页 |
·城镇化水平测量指标的选取和说明 | 第39-40页 |
·数据来源和模型选取 | 第40-44页 |
·产业集群数据来源及分析 | 第40-41页 |
·城镇化相关数据来源及分析 | 第41-44页 |
·产业集群对城镇化进程推进作用的格兰杰因果检验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7 案例研究——芜湖市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的经验分析 | 第46-51页 |
·芜湖市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状况 | 第46页 |
·芜湖市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成长对城镇化进程推动机制分析 | 第46-48页 |
·人口转移过程分析 | 第47-48页 |
·产业结构优化过程分析 | 第48页 |
·城镇综合竞争力提升 | 第48页 |
·通过发展产业集群推动城镇化进程的启示 | 第48-50页 |
·合理规划产业集群与城镇化发展,使城镇规划与产业相配合 | 第49页 |
·加强产业集群的自主创新能力 | 第49页 |
·加强品牌建设,充分发挥区域品牌效应 | 第49-50页 |
·因地制宜,打造本地区具有发展特色的产业集群 | 第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8 文章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附录A: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