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引言 | 第10-21页 |
·PVAc乳液的概述 | 第10-11页 |
·乳液聚合 | 第11-16页 |
·乳液聚合简介 | 第11-12页 |
·乳液聚合机理 | 第12-13页 |
·乳液聚合的影响因素 | 第13-16页 |
·醋酸乙烯酯-丙烯酸丁酯共聚 | 第16-19页 |
·共聚机理 | 第16-17页 |
·“核-双壳”乳液粒子的设计原理 | 第17页 |
·“核-双壳”型P(VAc-BA)乳液粒子的改性 | 第17-19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 第19-21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9页 |
·研究意义 | 第19页 |
·研究内容和创新性 | 第19-2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25页 |
·实验材料 | 第21页 |
·“核-双壳”型P(VAc-BA)胶乳制备 | 第21页 |
·胶膜制备 | 第21-22页 |
·性能测试 | 第22-25页 |
·乳液基本参数测定 | 第22页 |
·乳液的粘度测试 | 第22页 |
·Zeta电位-粒度分析测试 | 第22页 |
·胶乳粒子的透射电子显微镜测试(TEM) | 第22页 |
·胶膜的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SEM) | 第22页 |
·胶膜的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测试(FI-IR) | 第22-23页 |
·胶膜的力学性能测试 | 第23页 |
·胶膜的耐水性分析测试 | 第23页 |
·交联度测试 | 第23页 |
·热分析法测试 | 第23-2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5-54页 |
·P(VAc-BA)乳液的制备及条件优化 | 第25-30页 |
·正交分析试验 | 第25-26页 |
·乳液粒子的投射电镜分析 | 第26-27页 |
·胶膜红外分析 | 第27页 |
·干燥温度对胶膜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27-28页 |
·干燥温度对胶膜吸水率的的影响 | 第28-29页 |
·软硬单体配比对胶膜吸水速率的影响 | 第29页 |
·小结 | 第29-30页 |
·EGDMA交联剂对P(VAc-BA)胶乳的改性研究 | 第30-40页 |
·改性乳液的基本参数 | 第30页 |
·Zeta电位-粒度分布分析 | 第30-31页 |
·改性胶膜红外光谱分析 | 第31-32页 |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 | 第32-33页 |
·胶膜的力学性能分析 | 第33-34页 |
·热重分析(TG) | 第34-36页 |
·耐水性分析 | 第36-39页 |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和动态热机械分析(DMA) | 第39-40页 |
·小结 | 第40页 |
·外壳耐水性改性研究 | 第40-46页 |
·改性的乳液的基本参数分析 | 第40-41页 |
·成膜性宏观分析 | 第41-42页 |
·胶膜耐水性分析 | 第42-44页 |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 | 第44-46页 |
·小结 | 第46页 |
·“核-双壳”型P(VAc-BA)型乳液胶膜的性能研究 | 第46-50页 |
·软硬单体配比的乳液性能分析 | 第46-47页 |
·交联剂添加工艺对乳液粒径分布的影响 | 第47-48页 |
·交联剂添加工艺对胶乳性能的影响 | 第48页 |
·胶膜的力学性能分析 | 第48-49页 |
·胶膜的成膜性能分析 | 第49页 |
·小结 | 第49-50页 |
·P(VAc-BA)乳液与天然胶乳并用研究 | 第50-54页 |
·并用胶乳的配方 | 第50-51页 |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TEM) | 第51页 |
·并用胶膜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I-IR) | 第51-52页 |
·并用胶膜的力学性能分析 | 第52-53页 |
·胶膜样品表面的性能对比 | 第53页 |
·小结 | 第53-54页 |
4 讨论 | 第54-55页 |
5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附录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