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小说论文--新体小说论文

从单声到多声:王蒙小说叙述声音流变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绪论第11-23页
 一、本课题的来源第11页
 二、叙述声音理论成果的述评及本文理论基础第11-17页
  (一)结构主义叙事学的“声音”理论第11-12页
  (二)女性主义叙事学的“声音”理论第12-14页
  (三)巴赫金“复调”理论中的“声音”思想第14-15页
  (四)本文对叙述声音的定位第15-17页
 三、本文的研究内容、目标与意义第17页
  (一)研究内容和目的第17页
  (二)研究意义第17页
 四、王蒙小说研究成果综述第17-23页
第一章 王蒙早期独白型小说的单声特征——以《青春万岁》为例第23-43页
 第一节 王蒙早期小说叙述话语的单声特征第23-32页
  一、《青春万岁》叙述者话语的作者控制型特征第24-26页
  二、《青春万岁》人物话语的作者控制型特征第26-29页
  三、《青春万岁》转述性话语的作者控制型特征第29-30页
  四、王蒙早期其他小说叙述话语的作者控制型特征第30-32页
 第二节 王蒙早期小说单声性特征与形象世界的设计第32-38页
  一、“正—反”二元对立的人物世界与价值单极选择第33-34页
  二、结局在先的故事情节设计与作者一元世界观单极统摄第34-35页
  三、单一叙述视角选择体现的作者单极意识形态立场第35-38页
 第三节 王蒙早期独白型小说话语单声特征的主客观原因第38-43页
  一、王蒙少年人生经历与坚定的“少共”情结第38-39页
  二、50 年代官方意识形态在中国的绝对主导地位第39-40页
  三、王蒙早期文学趣味的单纯性与单调性第40-43页
第二章王蒙中期小说从独白向复调发展的声音转换——以《蝴蝶》为例第43-67页
 第一节 王蒙中期小说叙述话语从单声到多声的转换第43-54页
  一、王蒙复出初期小说叙述话语单声状态的残存第44-45页
  二、王蒙复出初期小说叙述话语“杂语”因素的初现第45-47页
  三、《蝴蝶》叙述话语作者控制型特征与异己性声音的容留第47-49页
  四、《蝴蝶》人物内心独白话语的矛盾性与杂声性第49-51页
  五、《蝴蝶》转述话语中的双声性与杂声性构成第51-52页
  六、叙述语调由高亢单纯到低沉复杂的转变第52-54页
 第二节 王蒙复出初期小说杂声性追求对形象世界设计的影响第54-61页
  一、从“正-反”分明向“正-反”难辨的人物世界第54-56页
  二、从单纯情节主导到复杂心理主导体现的作者世界观第56-58页
  三、作者型叙述者的单声坚持与杂声容忍第58-59页
  四、单一叙述视角中作者单极意识形态立场的坚持与复杂化端倪第59-61页
 第三节 王蒙中期小说叙述“杂”声初露的主客观原因第61-67页
  一、改革开放与“百花齐放”的政策转变第61-62页
  二、新时期多元文化共生格局初成的意识形态环境第62-64页
  三、个人阅历、情感积淀及对政治的反思第64-65页
  四、意识流、复调小说理论的影响第65-67页
第三章 王蒙中后期复调型小说多声的形成——以《活动变人形》为例第67-96页
 第一节 王蒙中后期小说叙述话语的多声特征第67-82页
  一、王蒙中后期小说话语的多声特征第68-70页
  二、《活动变人形》叙述者与作者距离的形成第70-72页
  三、《活动变人形》叙述者话语的多声特征第72-76页
  四、《活动变人形》人物话语的多声特征第76-81页
  五、《活动变人形》转述话语的多声特征第81-82页
 第二节 王蒙中后期小说的多声追求与形象世界的组织第82-89页
  一、王蒙中后期小说形象世界组织特征的变化与多声追求第83-84页
  二、《活动变人形》人物组织“正-反”原则的放弃与多极形态的形成第84-86页
  三、《活动变人形》情节结构布局与一元世界观的放弃第86-88页
  四、《活动变人形》多维叙述视角选择隐含多元价值立场第88-89页
 第三节 《活动变人形》叙述多声性形成的主客观原因第89-96页
  一、个人经历与身份变化对多元性现实和文化的认知第90-92页
  二、一元主导下多元世界观与价值观的确定第92-94页
  三、审美和文学趣味的升华第94-96页
结语 王蒙小说多声性的价值与局限第96-105页
 一、王蒙小说叙述多声性的价值第96-99页
 二、王蒙小说多声对话的表浅性及其对深度的影响第99-102页
 三、王蒙小说对话性的局限第102-105页
致谢第105-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0页

论文共10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屈原诗歌与楚人审美观念研究
下一篇:试论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小说史意义--以才子佳人小说与《金瓶梅词话》《红楼梦》的关系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