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 ·小结 | 第14-15页 |
| ·论文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5页 |
|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 ·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15-17页 |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17-20页 |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页 |
|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 ·公共产品与项目融资理论 | 第17-18页 |
| ·项目区分理论 | 第18-19页 |
| ·农村基础设施类别划分及特点 | 第1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 第3章 农村基础设施融资模式比较与选择 | 第20-34页 |
| ·农村基础设施融资模式及特征分析 | 第20-21页 |
| ·BOT融资模式 | 第20页 |
| ·PFI融资模式 | 第20页 |
| ·PPP融资模式 | 第20-21页 |
| ·ABS融资模式 | 第21页 |
| ·农村基础设施融资模式的比较 | 第21-22页 |
| ·农村基础设施融资模式的选择 | 第22-25页 |
| ·农村基础设施融资模式选择的原则 | 第22-23页 |
| ·农村基础设施融资模式选择 | 第23-25页 |
| ·案例研究 | 第25-32页 |
| ·BOT模式:马来西亚南北高速公路项目 | 第25-27页 |
| ·PFI模式:英国公共领域的PFI应用 | 第27-29页 |
| ·PPP模式:湖北宜都市水利设施 | 第29-30页 |
| ·ABS模式:恒源电厂项目 | 第30-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 第4章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探究 | 第34-38页 |
|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34-35页 |
| ·财政投入不足 | 第34页 |
| ·农村信贷资金缺乏 | 第34-35页 |
| ·融资渠道偏少 | 第35页 |
| ·融资效益不理想 | 第35页 |
| ·融资模式缺乏创新 | 第35页 |
|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问题的探究 | 第35-37页 |
| ·政府职能缺位 | 第35-36页 |
| ·信贷投入渠道不畅 | 第36页 |
| ·缺乏良好的融资环境 | 第36页 |
| ·缺乏合理的投入结构 | 第36-37页 |
| ·制度保障未健全 | 第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5章 国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成功经验的借鉴 | 第38-43页 |
| ·国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的实践经验 | 第38-41页 |
| ·美国模式 | 第38-39页 |
| ·日本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 | 第39-40页 |
| ·韩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 | 第40-41页 |
| ·国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的经验借鉴 | 第41-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6章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优化的对策建议 | 第43-47页 |
| ·完善农村信贷体系 | 第43页 |
| ·建立合理的农村基础设施融资运作模式 | 第43-44页 |
| ·建立健全农村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机制 | 第43-44页 |
| ·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非财政投资主体的财税优惠力度 | 第44页 |
| ·创造新的融资模式 | 第44-45页 |
| ·充分发挥政策性银行支农职能作用 | 第44页 |
| ·创新和发展银行项目评估机制 | 第44-45页 |
| ·提升农村基础设施的融资效率 | 第45-46页 |
| ·提升财政投资效率 | 第45页 |
| ·提升民间资本的融资效率 | 第45-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结论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