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形象及其形象价值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1-25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1-16页 |
·现实的问题 | 第12-15页 |
·理论的问题 | 第15-16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16-18页 |
·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军队形象认知方面的研究 | 第18-19页 |
·军队形象塑造方面的研究 | 第19-21页 |
·研究框架、方法与创新点 | 第21-25页 |
·研究框架 | 第21页 |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22-25页 |
第2章 军队形象的理论概述 | 第25-55页 |
·形象、军队形象的本质及其存在形态 | 第25-30页 |
·形象、军队形象的本质 | 第25-28页 |
·军队形象的存在形态 | 第28-30页 |
·军队形象的特点及其生成 | 第30-35页 |
·军队形象的特点 | 第30-34页 |
·军队形象的生成 | 第34-35页 |
·军队形象的主体性分析 | 第35-47页 |
·主体性 | 第35-39页 |
·形象行为者的主体性分析 | 第39-41页 |
·形象认知者的主体性分析 | 第41-47页 |
·军队形象的分类 | 第47-55页 |
·依据时间跨度分类 | 第48-49页 |
·依据行为主体分类 | 第49-50页 |
·依据认知主体分类 | 第50-51页 |
·依据表现属性分类 | 第51-52页 |
·依据表现内容分类 | 第52-55页 |
第3章 军队形象的价值及其存在性分析 | 第55-81页 |
·价值与价值学说 | 第55-61页 |
·价值:在“是”与“应该”中的徘徊 | 第55-58页 |
·军队形象价值 | 第58-61页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下的军队形象价值 | 第61-70页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军人核心价值观 | 第61-68页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军队形象价值的主导 | 第68-70页 |
·军队形象价值的存在性分析 | 第70-81页 |
·存在形态的确认 | 第70-72页 |
·存在属性的区分 | 第72-76页 |
·存在范围的区分 | 第76-78页 |
·存在特点的把握 | 第78-81页 |
第4章 军队形象价值的形成及其评价 | 第81-107页 |
·形象价值的形成及其形成过程 | 第81-92页 |
·价值的形成 | 第81-87页 |
·军队形象价值的形成过程 | 第87-92页 |
·军队形象产生广泛性价值的条件 | 第92-98页 |
·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 第92-95页 |
·具有鲜明而突出的自身形象 | 第95-96页 |
·能够引起或是激发受众的共鸣 | 第96-98页 |
·军队形象价值的评价 | 第98-107页 |
·评价形式的选择 | 第99-102页 |
·评价原则的制定 | 第102-107页 |
第5章 我军形象的历史演变及其价值彰显 | 第107-135页 |
·战争时期的军队形象与价值彰显 | 第107-117页 |
·战争时期的军队形象 | 第107-113页 |
·形象价值的彰显 | 第113-117页 |
·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的军队形象及其价值彰显 | 第117-125页 |
·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的军队形象 | 第117-121页 |
·形象价值的彰显 | 第121-125页 |
·和平时期的军队形象与价值彰显 | 第125-135页 |
·和平时期的军队形象 | 第126-130页 |
·形象价值的彰显 | 第130-135页 |
第6章 我军形象的定位、影响因素与危机应对 | 第135-173页 |
·我军形象的定位 | 第135-151页 |
·形象定位 | 第135-141页 |
·和平卫士 | 第141-144页 |
·道德标兵 | 第144-147页 |
·精神楷模 | 第147-150页 |
·胜利之师、威武之师、文明之师 | 第150-151页 |
·军队形象塑造中的影响因素 | 第151-158页 |
·政治因素 | 第152-153页 |
·文化因素 | 第153-155页 |
·媒体因素 | 第155-156页 |
·其它因素 | 第156-158页 |
·危机应对 | 第158-173页 |
·危机出现 | 第158-160页 |
·危机特征 | 第160-162页 |
·危机分类 | 第162-166页 |
·危机处置 | 第166-173页 |
第7章 我军形象的价值建构与塑造 | 第173-213页 |
·我军形象的价值建构 | 第173-178页 |
·目标形象与现实需求相一致的价值定位 | 第173-174页 |
·社会效应与总体投入成正比的价值导向 | 第174-175页 |
·对提升国家“软实力”产生正能量的价值追求 | 第175-177页 |
·确立有效促进军队整体建设的价值目标 | 第177-178页 |
·形象自觉,塑造良好源像 | 第178-183页 |
·军队形象的本源是军队自身建设及其行为表现 | 第178-180页 |
·加强自身建设,塑造良好的源像 | 第180-183页 |
·积极参与“议程设置”,把握形象塑造的主动权 | 第183-197页 |
·“议程设置”的提出 | 第184-187页 |
·主动参与和设置“议程” | 第187-194页 |
·“议程设置”的方法和措施 | 第194-197页 |
·主动营造“拟态环境” | 第197-201页 |
·“拟态环境”的兴起 | 第197-199页 |
·“拟态环境”的营造 | 第199-201页 |
·努力改变“刻板成见” | 第201-213页 |
·“刻板成见”的形成 | 第202-204页 |
·“刻板成见”的合理区分 | 第204-207页 |
·“刻板成见”的有效应对 | 第207-213页 |
参考文献 | 第213-219页 |
致谢 | 第219-22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2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