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绪论 | 第10-15页 |
| ·织机概述 | 第10-11页 |
| ·织机类别 | 第10页 |
| ·织机的构成 | 第10-11页 |
| ·开口和打纬机构的现状 | 第11-12页 |
|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13-15页 |
| 2. 开口机构的分析与开口凸轮的设计 | 第15-42页 |
| ·开口机构的作用与类型 | 第15-16页 |
| ·开口机构的作用 | 第15页 |
| ·开口机构的类型 | 第15-16页 |
| ·开口凸轮工艺参数设计分析 | 第16-21页 |
| ·开口机构的要求 | 第16页 |
| ·梭口高度 | 第16-17页 |
| ·综框运动时间的分配 | 第17-21页 |
| ·凸轮机构从动件的基本运动规律 | 第21-22页 |
| ·运动规律参数的无因次化 | 第22-23页 |
| ·运动规律的特征值 | 第23-25页 |
| ·平面凸轮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 | 第25页 |
| ·开口凸轮的结构参数分析 | 第25-26页 |
| ·凸轮机构的几个基本概念 | 第25-26页 |
| ·压力角 | 第26页 |
| ·基圆半径的确定 | 第26页 |
| ·开口凸轮的设计 | 第26-42页 |
| ·参数的设计 | 第27页 |
| ·综框运动规律的设计 | 第27-34页 |
| ·设计的运动规律与多项式运动规律的运动曲线比较 | 第34页 |
| ·摆臂的运动规律 | 第34-35页 |
| ·开口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 | 第35-40页 |
| ·压力角校核 | 第40-42页 |
| 3. 打纬机构的分析与打纬凸轮的设计 | 第42-53页 |
| ·打纬机构的作用与类型 | 第42-43页 |
| ·打纬机构的作用 | 第42页 |
| ·打纬机构的类型 | 第42-43页 |
| ·筘座的运动设计分析 | 第43-45页 |
| ·筘座动程 | 第43-44页 |
| ·筘座运动时间的分配 | 第44页 |
| ·筘座的运动规律 | 第44-45页 |
| ·打纬凸轮的设计 | 第45-52页 |
| ·打纬机构的运动参数 | 第45页 |
| ·筘座的运动规律 | 第45-48页 |
| ·两种运动规律的比较 | 第48-49页 |
| ·筘座运动参数及共轭凸轮结构参数和打纬共轭凸轮轮廓曲线 | 第49-51页 |
| ·压力角校核 | 第51-52页 |
| ·小结 | 第52-53页 |
| 4. 凸轮机构弹性动力学分析 | 第53-66页 |
| ·弹性动力学概述 | 第53页 |
| ·凸轮机构的动力学建模 | 第53-55页 |
| ·综框与筘座运动规律的动力学分析 | 第55-64页 |
| ·综框运动规律 | 第55-63页 |
| ·筘座运动规律 | 第63-64页 |
| ·高速凸轮的动态设计思想 | 第64-65页 |
| ·小结 | 第65-66页 |
| 5. 开口与打纬凸轮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 第66-68页 |
| ·MATLAB 简介 | 第66页 |
| ·程序框图 | 第66-67页 |
| ·运动学部分的程序框图 | 第66-67页 |
| ·动力学分析的程序框图 | 第67页 |
| ·小结 | 第67-68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 ·结论 | 第68-69页 |
| ·展望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 附录: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 | 第73-74页 |
| 致谢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