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引言 | 第8-10页 |
2. 电子合同错误的概念界定 | 第10-16页 |
·电子合同的概念 | 第10-11页 |
·电子合同的特征 | 第11-12页 |
·订立方式的无纸性 | 第11页 |
·当事人身份虚拟性 | 第11页 |
·信息传递的快速性 | 第11-12页 |
·较大的风险性 | 第12页 |
·电子合同错误的概念 | 第12-15页 |
·各国关于"错误"的不同规定 | 第12-14页 |
·电子合同错误的概念 | 第14-15页 |
·电子合同错误的表现形式 | 第15-16页 |
3. 电子合同错误的产生原因以及责任分配 | 第16-27页 |
·当事人的原因 | 第16-18页 |
·第三人的原因 | 第18-19页 |
·网络服务提供商的原因 | 第19-23页 |
·ISP的责任 | 第20-22页 |
·ICP的责任 | 第22-23页 |
·信息技术局限 | 第23-25页 |
·不可抗力和意外事件 | 第25-27页 |
4. 各国电子合同错误的规则分析 | 第27-38页 |
·《联合国国际合同使用电子通信公约》(UECIC) | 第27-28页 |
·《电子商务示范法》 | 第28-30页 |
·《电子鉴字示范法》 | 第30-31页 |
·《跟单信用证电子交单统一惯例》 | 第31-32页 |
·《国际商事合同通则》(PICC) | 第32-34页 |
·欧盟及美国的立法 | 第34-36页 |
·我国的电子合同错误立法 | 第36-38页 |
5. 我国电子合同错误的立法完善 | 第38-50页 |
·完善立法的必要性 | 第38-39页 |
·立法的模式 | 第39-43页 |
·立法的原则 | 第43-45页 |
·媒体中立原则 | 第43页 |
·技术中立原则 | 第43-44页 |
·坚持国际性与统一性原则 | 第44页 |
·最小程度干涉原则 | 第44-45页 |
·完善电子合同错误立法的建议 | 第45-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