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引言 | 第9-11页 |
2 私分国有资产罪主体的认定 | 第11-20页 |
·犯罪主体的范围 | 第11-15页 |
·国家机关 | 第11-13页 |
·国有公司、企业 | 第13-14页 |
·国有事业单位 | 第14-15页 |
·人民团体 | 第15页 |
·私分国有资产罪主体认定中的疑难问题 | 第15-17页 |
·单位的分支机构或内设部门 | 第15-16页 |
·临时成立的机构 | 第16-17页 |
·承包单位 | 第17页 |
·私分国有资产罪处罚主体的认定 | 第17-20页 |
·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 第18-19页 |
·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 第19-20页 |
3 私分国有资产罪的对象范围 | 第20-27页 |
·"小金库" | 第21-24页 |
·合法收入 | 第22页 |
·违法收入 | 第22-24页 |
·单位受贿款 | 第24-25页 |
·国有单位管理、使用、运输中的私人财物 | 第25页 |
·行政事业单位的创收 | 第25-26页 |
·变卖报废物品或废旧物品的收益及折旧完毕的财产 | 第26-27页 |
4 私分国有资产罪的客观方面 | 第27-32页 |
·"违反国家规定"的认定 | 第27-28页 |
·"以单位名义"的认定 | 第28-29页 |
·"集体私分给个人"的认定 | 第29-30页 |
·"数额较大"的认定 | 第30-32页 |
5 私分国有资产罪的司法界限 | 第32-40页 |
·私分国有资产罪与违反财经纪律的界限 | 第32-33页 |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滥发奖金的认定 | 第32-33页 |
·国有公司、企业滥发奖金的认定 | 第33页 |
·私分国有资产罪与共同贪污的界限 | 第33-36页 |
·犯罪客体不同 | 第33-34页 |
·犯罪客观表现不同 | 第34-35页 |
·犯罪主体不同 | 第35-36页 |
·犯罪主观方面不同 | 第36页 |
·私分国有资产罪与私分罚没财物罪的界限 | 第36-37页 |
·私分国有资产罪与徇私舞弊低价折股、低价出售国有资产罪的界限 | 第37-38页 |
·私分国有资产罪与单位受贿罪的界限 | 第38页 |
·私分国有资产罪与滥用职权罪的界限 | 第38-40页 |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