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0页 |
·百合生物学特性及应用价值 | 第11-12页 |
·百合生物学特性 | 第11页 |
·百合应用价值 | 第11-12页 |
·百合组培及脱毒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百合组培研究现状 | 第12页 |
·外植体的选择及消毒 | 第12-13页 |
·百合病毒脱除技术 | 第13-16页 |
·热处理法 | 第14页 |
·茎尖培养脱毒法 | 第14-15页 |
·化学抑制剂脱毒法 | 第15页 |
·愈伤组织培养脱毒 | 第15-16页 |
·其他脱毒方法 | 第16页 |
·百合病毒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指示植物检测法 | 第16页 |
·电子显微镜技术 | 第16-17页 |
·血清学检测法 | 第17页 |
·分子生物学检测法 | 第17-19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卷丹百合病毒病调查与检测技术 | 第20-32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20-21页 |
·试验材料 | 第20页 |
·试验试剂 | 第20-21页 |
·方法 | 第21-26页 |
·田间病害观察及毒源采集 | 第21页 |
·DAS-ELISA 检测法 | 第21-22页 |
·百合鳞片总RNA提取及测定 | 第22-23页 |
·供试材料及引物设计 | 第23页 |
·单重 RT-PCR | 第23-25页 |
·双重 RT-PCR | 第25-2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6-31页 |
·DAS-ELISA 检测结果 | 第26-28页 |
·总RNA提取 | 第28-31页 |
·讨论 | 第31-32页 |
·DAS-ELISA 检测需要注意事项 | 第31页 |
·PCR 产物的电泳 | 第31页 |
·DAS-ELISA 和 RT-PCR 检测法比较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卷丹百合鳞片离体培养 | 第32-4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2-34页 |
·材料 | 第32页 |
·主要试剂 | 第32页 |
·方法 | 第32-3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4-39页 |
·不同浓度植物激素配比对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 第34-35页 |
·不同浓度植物激素配比对不定芽增殖的影响 | 第35-38页 |
·不同浓度萘乙酸(NAA)对根系生长的影响 | 第38-39页 |
·小结 | 第39-41页 |
第四章 卷丹百合的脱毒培养 | 第41-4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1页 |
·材料 | 第41页 |
·培养条件 | 第41页 |
·材料处理 | 第41页 |
·方法 | 第41-42页 |
·茎尖培养 | 第41页 |
·茎尖培养+病毒唑脱除病毒 | 第41页 |
·茎尖变温处理与恒温处理培养 | 第41-42页 |
·结果 | 第42-44页 |
·试管苗茎尖大小脱除病毒 | 第42页 |
·茎尖培养结合病毒唑脱除病毒 | 第42-43页 |
·茎尖变温处理与恒温处理培养 | 第43-44页 |
·脱毒后病毒检测 | 第44-45页 |
·小结 | 第45-47页 |
·茎尖培养 | 第46页 |
·病毒唑结合茎尖培养 | 第46页 |
·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 | 第46-47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第47-49页 |
·卷丹百合离体培养体系的建立 | 第47页 |
·卷丹百合主要病毒检测DAS-ELISA和RT-PCR检测法 | 第47-48页 |
·卷丹百合脱除病毒方法研究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个人简历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