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村落风貌保护规划研究--以青岛即墨雄崖所村为例
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1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3-17页 |
·国内的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9-20页 |
·研究目的 | 第19页 |
·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20-21页 |
第二章 传统村落保护相关理论基础 | 第21-35页 |
·传统村落的定义 | 第21-31页 |
·传统村落的概念界定 | 第21-22页 |
·古村落建筑的主要特点 | 第22-23页 |
·传统村落的类型 | 第23-31页 |
·传统村落的构成要素 | 第31-35页 |
·物质形态要素 | 第31-33页 |
·精神形态要素 | 第33-35页 |
第三章 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 | 第35-41页 |
·传统村落保护策略 | 第35-37页 |
·传统村落保护方法 | 第35页 |
·传统村落保护的基本原则 | 第35-36页 |
·传统村落保护的主要内容 | 第36页 |
·传统村落保护措施 | 第36-37页 |
·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模式 | 第37-39页 |
·社区主导发展模式 | 第38页 |
·三位一体发展模式 | 第38-39页 |
·“新旧分离”与“新旧依附”的发展模式 | 第39页 |
·我国传统村落保护中的现实问题 | 第39-41页 |
第四章 雄崖所村概况调查研究 | 第41-57页 |
·雄崖所区位 | 第41页 |
·雄崖所自然条件 | 第41-42页 |
·雄崖所历史沿革 | 第42-46页 |
·雄崖所古城选址背景 | 第42-43页 |
·雄崖所古城选址特点 | 第43页 |
·雄崖所村演变进程 | 第43-46页 |
·雄崖所现状调研分析 | 第46-55页 |
·雄崖所村域土地利用现状 | 第46-47页 |
·雄崖所村庄规模现状 | 第47-53页 |
·雄崖所经济现状 | 第53页 |
·雄崖所民生现状 | 第53-54页 |
·雄崖所公共服务设施现状 | 第54-55页 |
·雄崖所发展的核心问题概况 | 第55-57页 |
第五章 雄崖所村保护与发展规划 | 第57-75页 |
·村域发展与控制规划 | 第57-65页 |
·雄崖所村总体功能定位 | 第57页 |
·雄崖所总体发展战略 | 第57-58页 |
·雄崖所村主导产业构成 | 第58页 |
·村域功能组织结构 | 第58页 |
·村域农业发展规划 | 第58-60页 |
·村域旅游业发展规划 | 第60-63页 |
·村域总体规划 | 第63-65页 |
·村庄建设与整治规划 | 第65-70页 |
·村庄的功能定位 | 第65页 |
·村庄建设的核心问题 | 第65页 |
·村庄建设、整治原则 | 第65-66页 |
·村庄规划与整治 | 第66-70页 |
·村庄保护规划 | 第70-75页 |
·村庄的价值 | 第71-72页 |
·传统建筑的功能定位 | 第72页 |
·保护区划定 | 第72页 |
·保护、修缮、改善、保留、整治措施 | 第72-73页 |
·村庄建筑保护 | 第73-75页 |
结语 | 第75-76页 |
附录(图片) | 第76-79页 |
附录(表格)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情况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