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湖水流水质数值模拟及水质监测分析研究
| 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概况 | 第12-14页 |
| ·东平湖概况 | 第14页 |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4-15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4-15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5页 |
| ·国内外湖泊水质模型研究现状及水平 | 第15-19页 |
| ·国外研究现状及水平 | 第15-16页 |
| ·国内研究现状及水平 | 第16页 |
| ·常用湖泊水质模型软件及其应用 | 第16-19页 |
| ·湖泊水质模型的选取 | 第19-22页 |
| 第2章 东平湖水流水质模型系统研究 | 第22-39页 |
| ·东平湖水动力模型的建立 | 第22-29页 |
| ·边界概化 | 第22页 |
| ·构建网格 | 第22-25页 |
| ·模型质量检查 | 第25-26页 |
| ·材质设定 | 第26-27页 |
| ·边界条件设定 | 第27页 |
| ·模型控制 | 第27-28页 |
| ·模型检查 | 第28页 |
| ·模型运行 | 第28-29页 |
| ·东平湖水质模型的建立 | 第29-30页 |
| ·边界条件设定 | 第29页 |
| ·模型控制及运行 | 第29-30页 |
| ·模型后处理开发应用 | 第30-33页 |
| ·计算结果浏览 | 第31页 |
| ·调色板的应用 | 第31-32页 |
| ·创建特征断面及其相关曲线 | 第32页 |
| ·生成动态图谱 | 第32-33页 |
| ·参数灵敏性分析及选取 | 第33-39页 |
| ·参数灵敏性分析 | 第34-38页 |
| ·模型参数选取 | 第38-39页 |
| 第3章 东平湖输水流场模拟结果分析研究 | 第39-42页 |
| ·湖区流场分布分析 | 第39-40页 |
| ·湖区输水流速分析 | 第40页 |
| ·湖区水面线分析 | 第40-42页 |
| 第4章 东平湖水质模拟结果分析研究 | 第42-71页 |
| ·CODCr模拟结果分析与风险评估 | 第42-51页 |
| ·模拟情景设定 | 第42页 |
| ·浓度场分析 | 第42-44页 |
| ·湖区模拟结果分析 | 第44-49页 |
| ·出湖口模拟结果分析 | 第49-51页 |
| ·TP 模拟结果分析与风险评估 | 第51-60页 |
| ·模拟情景设定 | 第51-52页 |
| ·浓度场分析 | 第52-53页 |
| ·湖区模拟结果分析 | 第53-57页 |
| ·出湖口模拟结果分析 | 第57-60页 |
| ·TN 模拟结果分析与风险评估 | 第60-71页 |
| ·模拟情景设定 | 第60-61页 |
| ·浓度场分析 | 第61-62页 |
| ·湖区模拟结果分析 | 第62-67页 |
| ·出湖口模拟结果分析 | 第67-71页 |
| 第5章 东平湖水质监测分析研究 | 第71-83页 |
| ·水质空间监测计划 | 第71-74页 |
| ·水质监测点位置 | 第71页 |
| ·水质监测内容 | 第71页 |
| ·水质监测方法 | 第71-74页 |
| ·水质比较分析评价 | 第74-78页 |
| ·入湖河口水质比较分析评价 | 第74页 |
| ·湖区水质比较分析评价 | 第74-78页 |
| ·富营养化分析评价 | 第78-83页 |
| ·东平湖富营养化评价方法选择 | 第78-80页 |
| ·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 | 第80-81页 |
| ·东平湖富营养化评价结果分析 | 第81-83页 |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83-85页 |
| ·结论 | 第83-84页 |
| ·建议 | 第84-85页 |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工作 | 第89-90页 |
| 1 研究生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89页 |
| 2 研究生期间科研工作 | 第89-90页 |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