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4页 |
|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2-14页 |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0页 |
| ·国内外关于政府信息公开政策法律的研究 | 第14-16页 |
| ·国内外关于政府信息公开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 第16-19页 |
| ·国内外关于政府信息公开评价方法的研究 | 第19-20页 |
|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 ·研究技术路线图 | 第22页 |
| ·研究创新点 | 第22-24页 |
| 第2章 政府信息公开评价的理论基础 | 第24-30页 |
| ·政府信息公开评价的相关概念 | 第24-26页 |
| ·政府信息与政府信息公开 | 第24-25页 |
| ·电子政务、政府门户网站与政府信息公开网站 | 第25页 |
| ·电子政务绩效评价与政府信息公开评价 | 第25-26页 |
| ·政府信息公开评价的基本理论 | 第26-30页 |
| ·人民主权理论与知情权理论 | 第26-27页 |
| ·信息不对称理论与信息资源共享理论 | 第27-28页 |
| ·新公共管理理论与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28-30页 |
| 第3章 政府信息公开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 第30-39页 |
|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和主要思路 | 第30-33页 |
|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第30-32页 |
| ·指标体系构建的主要思路 | 第32-33页 |
| ·评价指标的选取与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3-37页 |
| ·评价指标的分类 | 第33-34页 |
| ·指标的来源 | 第34-35页 |
| ·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5-37页 |
| ·指标体系的可行性分析及特点 | 第37-39页 |
| ·指标体系的可行性分析 | 第37页 |
| ·指标体系的特点 | 第37-39页 |
| 第4章 政府信息公开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39-50页 |
| ·指标量化与赋值标准 | 第39-41页 |
| ·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41-46页 |
| ·模糊测度与模糊积分 | 第41-44页 |
| ·评价指标间的交互作用 | 第44-46页 |
| ·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46-50页 |
| ·数据的采集 | 第46页 |
| ·内容指标权重的计算 | 第46-48页 |
| ·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48-50页 |
| 第5章 山东省地级市政府信息公开评价 | 第50-72页 |
| ·山东省地级市政府信息公开发展概况 | 第50-51页 |
| ·山东省地级市政府信息公开评价 | 第51-62页 |
|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 第51页 |
| ·数据整理与指标量化 | 第51-52页 |
| ·二级指标的预处理 | 第52-59页 |
| ·模糊测度与模糊积分的计算 | 第59-61页 |
| ·综合评价结果 | 第61-62页 |
| ·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 第62-66页 |
| ·模型结果分析 | 第62-63页 |
| ·发展阶段分析 | 第63-64页 |
| ·地域分析 | 第64-66页 |
| ·山东省地级市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 第66-72页 |
| ·内容建设 | 第66-68页 |
| ·功能建设 | 第68-69页 |
| ·体验建设 | 第69-72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2-74页 |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72-73页 |
| ·未来研究展望 | 第73-74页 |
| 附录 | 第74-77页 |
| 附录 1 地级市政府信息公开内容指标评价数据采集表 | 第74-76页 |
| 附录 2 地级市政府信息公开用户体验调查表 | 第76-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 第80-81页 |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