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植物生态学论文

山西红柄白鹃梅群落生态学特征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2页
1 引言第12-18页
   ·研究背景第12-13页
   ·物候观测研究进展第13-14页
   ·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第14-15页
   ·空间格局研究进展第15-17页
     ·空间格局概念第15页
     ·空间格局的分布类型第15-16页
     ·研究进展第16-17页
   ·研究内容及意义第17-18页
2 研究区自然概况第18-22页
   ·中条山-芮城第18页
   ·中条山-历山第18-19页
   ·太岳山-兴唐寺第19页
   ·太岳山-七里峪林场第19页
   ·吕梁山-云丘山第19-22页
3 研究方法第22-30页
   ·研究对象第22页
   ·红柄白鹃梅物候观测方法第22-23页
   ·群落特征研究方法第23-25页
     ·样地设置和调查第23-24页
     ·物种多样性测度第24-25页
   ·空间格局和种间关联第25-29页
     ·样地设置与调查第25页
     ·红柄白鹃梅龄级划分第25页
     ·点格局研究方法第25-27页
     ·分形格局分析方法第27-29页
   ·研究技术路线第29-30页
4 结果与分析第30-48页
   ·红柄白鹃梅物候观测第30-32页
     ·红柄白鹃梅形态特征第30页
     ·红柄白鹃梅物候期观测第30-32页
   ·红柄白鹃梅的群落特征第32-36页
     ·红柄白鹃梅群落物种组成第32-35页
     ·红柄白鹃梅群落种子植物科、属、种区系特征第35-36页
   ·红柄白鹃梅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第36-37页
   ·红柄白鹃梅群落空间分布格局分析第37-48页
     ·红柄白鹃梅群落的物种组成和龄级结构第37-43页
     ·分形分析第43-48页
5 讨论第48-52页
   ·红柄白鹃梅物候观测分析第48页
   ·红柄白鹃梅群落物种组成与区系特征分析第48页
   ·红柄白鹃梅群落生物多样性分析第48-49页
   ·红柄白鹃梅群落空间分布格局分析第49-52页
     ·红柄白鹃梅群落点格局分析结果第49-50页
     ·红柄白鹃梅分形分析第50-52页
6 结论第52-54页
7 保护对策第54-56页
致谢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6页
附录第66-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蟒河流域湿地植被数量生态学研究
下一篇:云丘山(吕梁山南段)优势物种和群落多样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