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6页 |
| 1 绪论 | 第6-9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6-7页 |
| ·全球定位技术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 第7-8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8-9页 |
| 2 GPS 定位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 第9-17页 |
| ·静态 GPS 定位的基本概念 | 第9-11页 |
| ·静态绝对定位 | 第9页 |
| ·静态相对定位 | 第9-10页 |
| ·伪距测量定位原理 | 第10-11页 |
| ·载波相位测量定位原理 | 第11-13页 |
| ·静态相对定位原理 | 第13-15页 |
| ·观测量的线性组合 | 第13-14页 |
| ·观测方程的线性化及平差模型 | 第14-15页 |
| ·GPS 定位的特点 | 第15-17页 |
| 3 GPS 控制网设计 | 第17-23页 |
| ·控制网分级 | 第17-18页 |
| ·控制网设计 | 第18-19页 |
| ·选点与埋石 | 第19-21页 |
| ·选点 | 第20页 |
| ·埋石 | 第20-21页 |
| ·观测 | 第21-23页 |
| 4 GPS 定位技术应用于公路工程平面控制网中的误差分析 | 第23-41页 |
| ·投影带和投影面的选取 | 第23-26页 |
| ·投影带的选取 | 第23-24页 |
| ·投影面的选取 | 第24-25页 |
| ·工程例子 | 第25页 |
| ·总结 | 第25-26页 |
| ·解算软件的区别 | 第26-32页 |
| ·国内目前常见的几种 GPS 数据处理软件介绍 | 第26-27页 |
| ·工程案例 | 第27-32页 |
| ·采用不同模型进行改正而带来的影响 | 第32-36页 |
| ·天线相位中心模型 | 第32-33页 |
| ·潮汐模型 | 第33-34页 |
| ·大气折射模型 | 第34页 |
| ·相位整周模糊度的解算 | 第34-35页 |
| ·全球参考框架 ITRF2005 及其 IGS 的实现 | 第35-36页 |
| ·起始数据误差的影响 | 第36-41页 |
| ·GPS 控制网设计 | 第36-37页 |
| ·起算数据误差分析 | 第37-38页 |
| ·不同网形下起算数据误差的影响 | 第38-41页 |
| 5 GPS 数据处理流程和结果 | 第41-58页 |
| ·控制网测量数据处理 | 第41页 |
| ·数据整体处理 | 第41-52页 |
| ·中海达软件 | 第41-48页 |
| ·南方软件 | 第48-52页 |
| ·数据分带处理 | 第52-55页 |
| ·A 组处理 | 第52-54页 |
| ·B 组处理 | 第54-55页 |
| ·解算成果及精度 | 第55-58页 |
| ·质量检核 | 第55页 |
| ·成果对比 | 第55-58页 |
| 6 误差分析和精度控制 | 第58-67页 |
| ·误差分析 | 第58-60页 |
| ·电离层折射的影响 | 第58页 |
| ·对流层折射的影响 | 第58-59页 |
| ·多路径效应影响 | 第59页 |
| ·观测误差 | 第59页 |
| ·接收机的钟差 | 第59-60页 |
| ·载波相位观测的整周未知数 | 第60页 |
| ·天线的相位中心位置偏差 | 第60页 |
| ·精度控制 | 第60-67页 |
| ·基线质量控制精度 | 第60-64页 |
| ·约束条件控制精度 | 第64-67页 |
| 7 结论和展望 | 第67-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