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古典舞女性角色的肢体表达--以《声声慢》为例分析古典舞女性的形象塑造
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绪论 | 第7-8页 |
(一)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 | 第7页 |
(二) 本课题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 第7页 |
(三)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 第7-8页 |
(四) 阐述本课题的难点及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8页 |
一、 《声声慢》的创作过程 | 第8-11页 |
(一) 舞中的词魂 | 第8-9页 |
1、 题材的切合 | 第8-9页 |
2、 风骨的提炼 | 第9页 |
(二) 动作的达情 | 第9-11页 |
1、 意蕴的传导 | 第9-10页 |
2、 气度的把控 | 第10页 |
3、 力量的分配 | 第10-11页 |
二、 《声声慢》的表演特点 | 第11-15页 |
(一) 形态的典雅 | 第11-12页 |
1、 韵律中的古典情怀 | 第11-12页 |
2、 人物中的个性显现 | 第12页 |
(二) 神态的惆怅 | 第12-13页 |
1、 表情中显真情 | 第12-13页 |
2、 眼神中见品格 | 第13页 |
(三) 步态的流转 | 第13-15页 |
1、 圆场的徘徊 | 第13-14页 |
2、 花梆的焦虑 | 第14页 |
3、 慢步的怅惘 | 第14页 |
4、 节奏的转换 | 第14-15页 |
三、 舞蹈《声声慢》创演双向体悟与提升 | 第15-16页 |
(一) 对作品的准确理解 | 第15页 |
(二) 与编导的思维碰撞 | 第15页 |
(三) 表演的二度创作 | 第15-16页 |
结语 | 第16-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7-18页 |
致谢 | 第18-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