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木结构榫卯节点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 ·相关课题研究现状 | 第9-18页 |
| ·木构架、榫卯节点的力学性能研究 | 第9-12页 |
| ·斗棋的力学性能研究 | 第12-14页 |
| ·木构架、榫卯节点加固实验研究 | 第14-16页 |
| ·古木建筑整体有限元模拟 | 第16-17页 |
| ·古木建筑整体动力特性研究 | 第17页 |
| ·木构建筑的木材性能研究 | 第17-18页 |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中国古代木构建筑及榫卯连接介绍 | 第19-29页 |
| ·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特点 | 第19-23页 |
| ·木构建筑结构形式 | 第19-21页 |
| ·木构建筑营造特点 | 第21-23页 |
| ·榫卯连接 | 第23-28页 |
| ·榫卯的起源与发展 | 第23-25页 |
| ·榫卯的分类 | 第25-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能及其材性试验研究 | 第29-41页 |
| ·木材物理力学性能概述 | 第29-34页 |
| ·正交各向异性 | 第29-30页 |
| ·木材的力学性能 | 第30-32页 |
| ·影响木材强度的主要因素 | 第32-34页 |
| ·木材的材性试验 | 第34-40页 |
| ·顺纹抗压强度测定 | 第34页 |
| ·顺纹抗拉强度测定 | 第34-35页 |
| ·抗弯弹性模量测定 | 第35-36页 |
| ·抗弯强度测定 | 第36页 |
| ·顺纹抗剪强度测定 | 第36-38页 |
| ·材性试验结果 | 第38-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四章 透榫节点拟静力试验研究 | 第41-76页 |
| ·引言 | 第41页 |
| ·试验概况 | 第41-52页 |
| ·试件设计与制作 | 第41-46页 |
| ·试验装置与加载方案 | 第46-49页 |
| ·数据采集与测点布置 | 第49-52页 |
| ·试验现象描述 | 第52-62页 |
| ·试件CJD1 | 第52-54页 |
| ·试件CJD2 | 第54-56页 |
| ·试件CJD3 | 第56-58页 |
| ·试件CJD4 | 第58-59页 |
| ·试件CJD5 | 第59-61页 |
| ·试件CJD6 | 第61-62页 |
|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62-74页 |
| ·滞回曲线 | 第62-65页 |
| ·骨架曲线 | 第65-67页 |
| ·刚度退化 | 第67-69页 |
| ·强度退化 | 第69-71页 |
| ·耗能能力 | 第71-74页 |
|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 第五章 透榫木构架拟静力试验研究 | 第76-87页 |
| ·试验目的 | 第76页 |
| ·试件设计与制作 | 第76-77页 |
| ·试验装置与加载方案 | 第77-80页 |
| ·试验装置 | 第77-79页 |
| ·加载方案 | 第79-80页 |
| ·数据采集与测点布置 | 第80-81页 |
| ·试验现象描述 | 第81-82页 |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82-86页 |
| ·滞回曲线 | 第82页 |
| ·骨架曲线 | 第82-83页 |
| ·刚度退化 | 第83-84页 |
| ·强度退化 | 第84-85页 |
| ·耗能能力 | 第85-86页 |
| ·变形能力 | 第86页 |
|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87-89页 |
| 参考文献 | 第89-93页 |
| 致谢 | 第93页 |
| 个人简历 | 第93-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