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8页 |
摘要 | 第8-10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1 质地特性及其在水产品中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TPA在贝类中的研究现状 | 第11页 |
·TPA在鱼类中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2 水产品营养品质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氨基酸的组成及功能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脂肪酸的组成及功能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微量元素的组成及功能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3 黄河鲤和松浦镜鲤的特性 | 第15-16页 |
第二章 黄河鲤与松浦镜鲤肌肉物理品质的测定 | 第16-1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6页 |
·材料 | 第16页 |
·仪器 | 第16页 |
·质地特性测定 | 第16页 |
·试样采集 | 第16页 |
·测试条件和测定指标 | 第16页 |
·数据处理 | 第16页 |
2 试验结果 | 第16-18页 |
·两种鲤肌肉质地指标测定结果 | 第16页 |
·两种鲤肌肉质地的相关性 | 第16-18页 |
3 分析与讨论 | 第18-19页 |
第三章 黄河鲤与松浦镜鲤肌肉一般营养成分及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 第19-2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9-22页 |
·试验用鱼 | 第19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19页 |
·试验方法 | 第19-21页 |
·样品采集 | 第19页 |
·水分的测定 | 第19页 |
·灰分的测定 | 第19-20页 |
·粗蛋白的测定 | 第20页 |
·粗脂肪的测定 | 第20页 |
·氨基酸的测定 | 第20-21页 |
·营养品质评价方法 | 第21页 |
·数据处理 | 第21-22页 |
2 试验结果 | 第22-24页 |
·两种鲤肌肉中水分、灰分、粗蛋白和粗脂肪的含量分析 | 第22页 |
·两种鲤肌肉中氨基酸的含量分析 | 第22页 |
·肌肉营养品质的评价 | 第22-24页 |
3 分析与讨论 | 第24-27页 |
·一般营养成分分析 | 第24-25页 |
·氨基酸分析和肌肉营养品质的评价 | 第25-27页 |
第四章 黄河鲤与松浦镜鲤可食部位微量元素含量的比较分析 | 第27-3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7-28页 |
·试验用鱼 | 第27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27页 |
·试验方法 | 第27-28页 |
·样品采集 | 第27页 |
·样品的消化与检测 | 第27-28页 |
·数据处理 | 第28页 |
2 试验结果 | 第28-32页 |
·黄河鲤与松浦镜鲤肌肉中Cu、Zn、Fe、Cd的含量 | 第28-29页 |
·黄河鲤与松浦镜鲤各组织、器官中Cu、Zn、Fe、Cd的含量 | 第29-30页 |
·两种鲤各组织、器官中Cu、Zn、Fe、Cd含量差异 | 第30-32页 |
3 分析与讨论 | 第32-34页 |
·Cu、Zn和Fe在两种鲤体内的含量分析 | 第32-33页 |
·肌肉中Cu、Zn和Fe的含量分析 | 第32页 |
·皮、脑、眼和鳔中Cu、Zn和Fe的含量分析 | 第32-33页 |
·Cd在两种鲤各组织、器官中的蓄积 | 第33页 |
·小结 | 第33-34页 |
第五章 黄河鲤与松浦镜鲤可食部位脂肪酸含量的比较分析 | 第34-4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4页 |
·试验用鱼 | 第34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34页 |
·脂质提取 | 第34页 |
·脂质的甲酯化 | 第34页 |
·气相色谱分析 | 第34页 |
·数据处理 | 第34页 |
2 试验结果 | 第34-42页 |
·黄河鲤肌各组织、器官中脂肪酸的含量分析 | 第35-37页 |
·松浦镜鲤各组织、器官中脂肪酸的含量分析 | 第37-39页 |
·两种鲤各部位中必需脂肪酸含量比较 | 第39-42页 |
3 分析与讨论 | 第42-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2页 |
ABSTRACT | 第52-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