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2页 |
·伴生银的资源状况 | 第10-12页 |
·铅锌矿中伴生银综合回收的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铅锌矿中伴生银回收困难的原因与处理措施 | 第17-19页 |
·铅锌矿中伴生银回收困难的原因 | 第17-18页 |
·铅锌矿中伴生银回收困难的处理措施 | 第18-19页 |
·课题的背景、来源和研究意义、思路 | 第19-22页 |
·课题的背景、来源 | 第19-20页 |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课题的研究思路 | 第21-22页 |
第二章 试验试样、材料及研究方法 | 第22-25页 |
·试验试样 | 第22页 |
·试验材料 | 第22-23页 |
·试验研究方法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四川会理锌矿铅锌及伴生银工艺矿物学研究 | 第25-38页 |
·矿石的矿物组成、含量及物相分析 | 第25-26页 |
·矿石的结构与构造 | 第26-27页 |
·主要金属矿物的嵌布特征 | 第27-30页 |
·主要金属矿物的嵌布粒度 | 第30-31页 |
·主要金属矿物的单体解离度 | 第31-32页 |
·银的赋存状态、嵌布特征、嵌布粒度以及与其它矿物的嵌布关系 | 第32-36页 |
·银的赋存状态 | 第32页 |
·银的嵌布特征 | 第32-35页 |
·银的嵌布粒度 | 第35页 |
·银与其它矿物的嵌布关系 | 第35-36页 |
·影响四川会理锌矿伴生银综合回收的工艺矿物学因素 | 第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四章 四川会理锌矿伴生银综合回收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38-47页 |
·pH 值对铅锌银硫矿物浮选行为的影响 | 第38-40页 |
·丁基黄药为捕收剂时pH 值对铅锌银硫矿物浮选行为的影响 | 第38页 |
·乙硫氮为捕收剂时pH 值对铅锌银硫矿物浮选行为的影响 | 第38-39页 |
·丁铵黑药为捕收剂时pH 值对铅锌银硫矿物浮选行为的影响 | 第39-40页 |
·铅浮选时各抑制剂对铅锌银硫矿物浮选行为的影响 | 第40-43页 |
·石灰对铅锌银硫矿物浮选行为的影响 | 第40页 |
·硫酸锌对铅锌银硫矿物浮选行为的影响 | 第40-41页 |
·氯化钙对铅锌银硫矿物浮选行为的影响 | 第41-42页 |
·腐植酸钠对铅锌银硫矿物浮选行为的影响 | 第42页 |
·(氯化钙+腐植酸钠)对铅锌银硫矿物浮选行为的影响 | 第42-43页 |
·锌浮选时各抑制剂对铅锌银硫矿物浮选行为的影响 | 第43-45页 |
·石灰对Cu~(2+)活化后的铅锌银硫矿物浮选行为的影响 | 第43-44页 |
·(氯化钙+腐植酸钠)对Cu~(2+)活化后的铅锌银硫矿物浮选行为的影响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五章 四川会理锌矿伴生银综合回收工艺小型试验研究 | 第47-73页 |
·选矿方案的确定 | 第47页 |
·铅浮选循环条件试验及结果 | 第47-59页 |
·捕收剂种类对铅及伴生银浮选的影响 | 第47-49页 |
·(乙硫氮+丁铵黑药)用量对铅及伴生银浮选的影响 | 第49-50页 |
·乙硫氮与丁铵黑药配比对铅及伴生银浮选的影响 | 第50-51页 |
·(氯化钙+腐植酸钠)用量对铅及伴生银浮选的影响 | 第51-52页 |
·氯化钙与腐植酸钠配比对铅及伴生银浮选的影响 | 第52-53页 |
·石灰用量对铅及伴生银浮选的影响 | 第53-54页 |
·硫酸锌用量对闪锌矿抑制效果的影响 | 第54-55页 |
·磨矿细度对铅及伴生银回收的影响 | 第55-56页 |
·精选条件对铅及伴生银浮选指标的影响 | 第56-57页 |
·精选次数对铅及伴生银浮选指标的影响 | 第57-59页 |
·锌浮选循环条件试验及结果 | 第59-68页 |
·丁基黄药用量对锌及伴生银浮选的影响 | 第59-60页 |
·(氯化钙+腐植酸钠)用量对锌及伴生银浮选的影响 | 第60-61页 |
·氯化钙与腐植酸钠配比对锌及伴生银浮选的影响 | 第61-63页 |
·石灰用量对锌及伴生银回收的影响 | 第63-64页 |
·硫酸铜用量对锌及伴生银浮选的影响 | 第64-65页 |
·精选条件对锌及伴生银浮选指标的影响 | 第65-67页 |
·精选次数对锌及伴生银浮选指标的影响 | 第67-68页 |
·开路流程试验 | 第68-69页 |
·闭路流程试验 | 第69-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六章 四川会理锌矿伴生银综合回收工艺工业应用研究 | 第73-80页 |
·入选矿石性质 | 第73页 |
·新老工艺特点与技术条件 | 第73-75页 |
·新老工艺生产指标 | 第75-76页 |
·新工艺工业应用结果分析 | 第76-77页 |
·经济效益分析 | 第77-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第七章 四川会理锌矿伴生银综合回收工艺银的走向分析 | 第80-84页 |
·新工艺小型试验中银的走向分析 | 第80-81页 |
·铅浮选循环系统中银的走向分析 | 第80-81页 |
·锌浮选循环系统中银的走向分析 | 第81页 |
·新工艺工业应用中银的走向分析 | 第81-83页 |
·铅浮选循环系统中银的走向分析 | 第82页 |
·锌浮选循环系统中银的走向分析 | 第82-83页 |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八章 四川会理锌矿伴生银综合回收工艺机理研究 | 第84-94页 |
·铅锌硫化矿物表面吸附机理研究 | 第84-86页 |
·乙硫氮在不同pH 条件下与方铅矿表面吸附机理研究 | 第84-85页 |
·丁基黄药在不同pH 条件下与闪锌矿表面吸附机理研究 | 第85-86页 |
·银矿物与捕收剂作用的热力学研究 | 第86-87页 |
·银矿物与浮选药剂作用的机理研究 | 第87-91页 |
·银矿物与捕收剂作用的机理研究 | 第87-89页 |
·银矿物与活化剂作用的机理研究 | 第89页 |
·银矿物与抑制剂作用的机理研究 | 第89-91页 |
·低碱条件下黄铁矿的抑制机理研究 | 第91-93页 |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第九章 结论 | 第94-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0页 |
致谢 | 第100-101页 |
附录A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专利 | 第101-102页 |
附录B 在校期间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