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区开敞空间水敏性设计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10页 |
| 图表目录 | 第10-14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4-22页 |
| ·选题缘起 | 第14-18页 |
| ·研究背景 | 第14-18页 |
| ·研究目的 | 第18页 |
| ·研究意义 | 第18页 |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 ·雨洪管理 | 第18-19页 |
| ·水敏性城市设计 | 第19页 |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9-22页 |
|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 ·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 第2章 理论与实践综述 | 第22-68页 |
| ·常规雨水管理存在问题 | 第22-23页 |
| ·相关理论 | 第23-28页 |
| ·可持续雨水管理相关体系和概念 | 第23-27页 |
| ·绿色基础设施 | 第27-28页 |
| ·节水型园林 | 第28页 |
| ·水敏性城市设计 | 第28-36页 |
| ·水敏性城市设计的概念 | 第28-29页 |
| ·水敏性城市设计目标与意义 | 第29-31页 |
| ·水敏性城市设计的国际经验 | 第31-33页 |
| ·水敏性城市设计的原则 | 第33-36页 |
| ·国内外政策法规与技术标准 | 第36-45页 |
| ·发达国家可持续雨水管理法规与技术标准 | 第36-42页 |
| ·我国相关雨水管理标准与法规 | 第42-45页 |
| ·国内外相关案例 | 第45-68页 |
| ·案例选取方法 | 第46-47页 |
| ·国外案例 | 第47-58页 |
| ·国内案例 | 第58-65页 |
| ·案例对比小结 | 第65-68页 |
| 第3章 住区开敞空间水敏性技术与设计方法 | 第68-112页 |
| ·水敏性技术集成 | 第68-84页 |
| ·水敏性技术功能 | 第68页 |
| ·水敏性技术选择流程 | 第68-69页 |
| ·流量控制技术措施 | 第69-70页 |
| ·沉淀技术措施 | 第70-72页 |
| ·贮存技术措施 | 第72-74页 |
| ·过滤技术措施 | 第74-78页 |
| ·渗透技术措施 | 第78-80页 |
| ·净化技术措施 | 第80-84页 |
| ·水敏性技术与设计整合 | 第84-93页 |
| ·水敏性技术与景观植物设计整合 | 第84-87页 |
| ·水敏性技术与地面屋面设计整合 | 第87-89页 |
| ·水敏性技术与停车场设计整合 | 第89-90页 |
| ·水敏性技术与道路设计整合 | 第90-93页 |
| ·住区水敏性方案设计流程 | 第93-104页 |
| ·水敏性设计流程分析方法 | 第94页 |
| ·国外水敏性设计流程分析 | 第94-101页 |
| ·水敏性设计方案流程设计 | 第101-104页 |
| ·水敏性设计关键指标计算与评估 | 第104-112页 |
| ·相关指标界定 | 第104页 |
| ·方案效率计算 | 第104-106页 |
| ·影响因子 | 第106-109页 |
| ·径流系数计算器 | 第109页 |
| ·方案评估与优化 | 第109-112页 |
| 第4章 广州龙武里社区福雅居广场改造设计 | 第112-124页 |
| ·项目背景 | 第112-114页 |
| ·广州低碳社区建设项目 | 第112页 |
| ·广州市自然与社会条件 | 第112-113页 |
| ·项目现场现状 | 第113-114页 |
| ·方案设计与方案对比 | 第114-120页 |
| ·广场设计基本目标的确定 | 第114-115页 |
| ·水敏性技术系统设计 | 第115-116页 |
| ·水敏性技术措施选择与设计 | 第116-118页 |
| ·设计方案评价与优化 | 第118-120页 |
| ·方案效率验证与评价 | 第120-124页 |
| 第5章 结语与展望 | 第124-126页 |
| ·结语 | 第124-125页 |
| ·不足与展望 | 第125-12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6-13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 第132-134页 |
| 致谢 | 第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