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长油田东韩油区开发调整方案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11页 |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地层特征 | 第14-21页 |
·小层划分对比方法 | 第14-17页 |
·小层划分依据 | 第14-15页 |
·各小层对比划分结果 | 第15-17页 |
·油区构造 | 第17-21页 |
·区域构造背景 | 第17页 |
·研究区微构造特征 | 第17-21页 |
第三章 沉积相研究 | 第21-35页 |
·长 2、延 9、10 油层组沉积相类型分析 | 第21-24页 |
·单井相和剖面相分析 | 第24-26页 |
·沉积微相平面展布规律 | 第26-35页 |
第四章 储层物性及非均质研究 | 第35-48页 |
·储层物性统计分析 | 第35-36页 |
·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 第36-48页 |
·平面非均质性 | 第37-44页 |
·层内非均质性 | 第44-46页 |
·层间非均质性 | 第46-48页 |
第五章 储量核算及三维地质模型建立 | 第48-55页 |
·容积法计算地质储量 | 第48-49页 |
·三维地质建模建立 | 第49页 |
·数据准备 | 第49页 |
·网格设计 | 第49页 |
·三维构造建模 | 第49-50页 |
·储层三维相建模 | 第50-55页 |
·岩性模型 | 第50-51页 |
·相建模建立 | 第51页 |
·属性模型 | 第51-55页 |
第六章 注水开发调整和油藏工程论证 | 第55-77页 |
·东韩油区开发现状 | 第55-70页 |
·开发动态分析 | 第55-58页 |
·注水开发效果评价 | 第58-60页 |
·水驱特征评价 | 第60-63页 |
·开发过程中产量递减及变化特征 | 第63-67页 |
·吸水能力及注水见效分析 | 第67-70页 |
·井网的适应性分析 | 第70-77页 |
·油田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 第70-72页 |
·东韩油区井网适应性理论研究 | 第72-75页 |
·注采系统适应性评价 | 第75-77页 |
第七章 油藏数值模拟与剩余油分布规律 | 第77-86页 |
·模型的建立及参数优选 | 第77-79页 |
·历史拟合 | 第79-81页 |
·剩余油综合研究 | 第81-86页 |
·剩余油分布特征 | 第81-83页 |
·剩余油形成原因分析 | 第83-86页 |
第八章 开发调整方案设计与指标预测 | 第86-96页 |
·层系综合治理方案 | 第86-89页 |
·各方案结果对比 | 第89-91页 |
·开发参数优化 | 第91-94页 |
·调整方案经济效益评价 | 第94-96页 |
·效益评价 | 第94页 |
·敏感性分析 | 第94-96页 |
第九章 方案实施要求 | 第96-97页 |
·监测计划 | 第96页 |
·实施要求 | 第96-97页 |
第十章 结论 | 第97-98页 |
致谢 | 第98-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1-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