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5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7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13页 |
·注水水质标准研究现状 | 第7-11页 |
·注水井伤害机理及吸水能力评价模型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注水水质方案优选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研究主要内容 | 第13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第2章 GX油田储层基本特征与水质控制现状 | 第15-23页 |
·储层基本特征 | 第15-20页 |
·储层构造和层序特征 | 第15页 |
·储层物性特征 | 第15页 |
·储层喉道分布特征 | 第15-19页 |
·储层敏感性黏土矿物特征 | 第19-20页 |
·地层水特征 | 第20页 |
·储层温度和压力系统 | 第20页 |
·GX油田注入水水质控制现状 | 第20-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3页 |
第3章 GX油田配伍性注水水质指标设计 | 第23-55页 |
·GX油田配伍性注水水质指标设计基础 | 第23-25页 |
·注入水水质控制指标对油层的伤害评价 | 第25-49页 |
·油层敏感性伤害实验评价 | 第25-27页 |
·固相颗粒对油层伤害的实验评价 | 第27-40页 |
·乳化油对油层伤害的实验评价 | 第40-45页 |
·注入水与地层水的相容性实验评价 | 第45-47页 |
·腐蚀控制指标实验评价 | 第47-48页 |
·细菌控制指标实验评价 | 第48-49页 |
·配伍性注水水质指标设计 | 第49-53页 |
·配伍性注水水质指标高低限设计 | 第49-51页 |
·水质控制指标的合理性检验 | 第51-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4章 注水井吸水能力预测模型研究 | 第55-80页 |
·注水井吸水能力预测常用模型 | 第55-61页 |
·Barkman & Davidson模型 | 第55-57页 |
·Van Velzen & Van Oort & Leerlooijer模型 | 第57-59页 |
·Pang & Sharma模型 | 第59-61页 |
·注水阻抗的动力学预测模型 | 第61-69页 |
·内滤饼模型 | 第62-64页 |
·临界时间确定 | 第64-65页 |
·径向流动系统外部颗粒沉积模型 | 第65-66页 |
·综合预测模型 | 第66页 |
·参数确定方法 | 第66-67页 |
·增注频率 | 第67-69页 |
·GX油田注水井吸水能力阻抗预测模型 | 第69-79页 |
·注水井注水阻抗曲线绘制与回归 | 第69-73页 |
·阻抗模型系统参数确定 | 第73-78页 |
·阻抗曲线的预测 | 第78-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5章 注水水质方案优选方法研究及应用 | 第80-92页 |
·技术经济评价方法 | 第80-82页 |
·技术经济评价基本概念 | 第80-81页 |
·技术经济评价方法 | 第81-82页 |
·注水费用技术经济评价模型 | 第82-83页 |
·注水水质方案优选方法及应用 | 第83-90页 |
·不同水质指标方案的吸水能力预测 | 第83-85页 |
·不同水质方案下水处理与增注方案 | 第85-88页 |
·水质方案技术经济方法优选 | 第88-90页 |
·本章小结 | 第90-92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92-93页 |
·结论 | 第92页 |
·建议 | 第92-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