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21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钻井过程中的摩擦损害分类 | 第8-9页 |
| ·影响钻井液摩阻的主要因素 | 第9页 |
| ·钻井液润滑剂概述 | 第9-14页 |
| ·钻井液润滑剂的分类 | 第10-11页 |
| ·影响钻井液润滑性的主要因素 | 第11-12页 |
| ·钻井液润滑剂基本要求 | 第12-13页 |
| ·钻井液润滑剂的作用机理 | 第13-14页 |
| ·钻井液润滑剂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 第14-17页 |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 ·国外应用现状 | 第15-16页 |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 ·国内应用现状 | 第17页 |
| ·钻井液润滑剂发展方向 | 第17-18页 |
| ·选题的研究思路 | 第18-20页 |
| ·分子理论 | 第18-19页 |
| ·植物油的优缺点 | 第19-20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 第2章 钻井液用植物油酰胺的合成 | 第21-31页 |
| ·研究思路 | 第21页 |
| ·植物油的改性方法 | 第21-22页 |
| ·实验仪器和药品 | 第22-23页 |
| ·实验仪器 | 第22页 |
| ·实验药品 | 第22-23页 |
| ·钻井液用植物油酰胺的合成 | 第23-24页 |
| ·合成机理 | 第23页 |
| ·实验步骤 | 第23-24页 |
| ·实验装置图 | 第24页 |
| ·合成条件的优化 | 第24-27页 |
| ·合成产物的性能评价 | 第24-25页 |
| ·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 | 第25-27页 |
| ·最佳物料比的选择 | 第27页 |
| ·植物油酰胺的表征 | 第27-29页 |
| ·植物油酰胺的理化性质 | 第27页 |
| ·红外表征 | 第27-28页 |
| ·表面张力测定 | 第28-29页 |
| ·合成产物对原浆性能的影响 | 第29-30页 |
| ·原浆的配制及性能 | 第29页 |
| ·合成产物在原浆中的性能评价 | 第29-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第3章 样品乳状液的制备 | 第31-45页 |
| ·乳状液配方组分选择 | 第31-32页 |
| ·基础油 | 第31页 |
| ·乳化剂 | 第31页 |
| ·水 | 第31-32页 |
| ·添加剂 | 第32页 |
| ·乳状液制备方法的选择 | 第32-33页 |
| ·实验条件优化 | 第33-36页 |
| ·离心稳定性评价 | 第33页 |
| ·植物油酰胺样品的选择 | 第33-34页 |
| ·制备方案设计 | 第34页 |
| ·乳状液制备条件优选 | 第34-36页 |
| ·稳定乳状液的制备 | 第36-44页 |
| ·乳状液的HLB值对稳定性及钻井液性能的影响 | 第36-40页 |
| ·乳状液的CMC-HV加量对稳定性及钻井液性能的影响 | 第40-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4章 性能评价 | 第45-55页 |
| ·润滑剂在原浆中的性能评价方法 | 第45-47页 |
| ·密度变化值测定 | 第45页 |
| ·表观黏度升高值测定 | 第45页 |
| ·摩阻系数降低率测试 | 第45-46页 |
| ·技术要求 | 第46页 |
| ·精度要求 | 第46页 |
| ·润滑剂对原浆性能影响 | 第46-47页 |
| ·润滑剂在原浆中的重复性测试 | 第47页 |
| ·钻井液润滑剂抗温能力 | 第47页 |
| ·钻井液润滑剂抗盐能力 | 第47-48页 |
| ·润滑剂在不同密度钻井液中的效果评价 | 第48-49页 |
| ·与聚合物磺化钻井液的配伍性 | 第49-50页 |
| ·淡水聚磺钻井液 | 第49-50页 |
| ·盐水聚磺钻井液 | 第50页 |
| ·钻井液润滑剂的持效性 | 第50-51页 |
| ·样品的缓蚀成膜性测试 | 第51-52页 |
| ·与市售润滑剂的比较 | 第52-54页 |
| ·与市售产品在原浆中的性能比较 | 第52页 |
| ·与市售产品的抗温性比较 | 第52页 |
| ·与市售产品不同含盐量性能比较 | 第52-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5-57页 |
| ·结论 | 第55页 |
| ·建议 | 第55-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