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南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早成岩期层控型风化壳岩溶特征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7-14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7-8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 ·早成岩期岩溶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 ·蜀南地区茅口组岩溶研究现状 | 第10页 |
| ·研究内容 | 第10-12页 |
|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 ·完成工作量与成果认识 | 第12-14页 |
| ·完成工作量 | 第12页 |
| ·主要成果认识与进展 | 第12-14页 |
|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4-18页 |
| ·研究区位置 | 第14页 |
| ·区域构造演化特征 | 第14-16页 |
| ·钻探、显示、测试情况 | 第16-18页 |
| ·勘探概况 | 第16页 |
| ·钻探、显示、测试情况 | 第16-18页 |
| 第3章 地层与沉积特征 | 第18-25页 |
| ·茅口组地层概况 | 第18-20页 |
| ·茅口组顶底界划分识别 | 第18页 |
| ·地层划分及特征 | 第18-19页 |
| ·地层横向对比 | 第19-20页 |
| ·茅口组沉积特征 | 第20-25页 |
| ·区域沉积背景 | 第20-21页 |
| ·沉积类型与特征 | 第21-23页 |
| ·沉积相分布特征 | 第23-25页 |
| 第4章 岩溶发育特征及识别标志 | 第25-40页 |
| ·岩溶的风化壳特征及鉴别 | 第25-27页 |
| ·地层的缺失与假整合接触关系 | 第25页 |
| ·风化残积层 | 第25-26页 |
| ·井漏与放空 | 第26-27页 |
| ·岩溶的早成岩期特征及鉴别 | 第27-32页 |
| ·岩溶的层控型特征 | 第32-40页 |
| 第5章 岩溶发生机理及模式 | 第40-47页 |
| ·机理与模式 | 第40-44页 |
| ·与典型岩溶的比较 | 第44-47页 |
| 第6章 岩溶对储层分布的影响 | 第47-49页 |
| 第7章 结论 | 第49-50页 |
| 致谢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