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6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 ·研究的缘起 | 第9页 |
| ·研究的目的 | 第9-10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 ·文献综述及评价 | 第10-14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页 |
| ·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价 | 第12-13页 |
| ·相关理论研究 | 第13-14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 ·本研究所采用的方法 | 第14-15页 |
|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群体性事件概述 | 第16-20页 |
| ·群体性事件的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 ·中央提法 | 第16页 |
| ·学术界探讨 | 第16-17页 |
| ·重大群体性事件的概念界定 | 第17页 |
| ·群体性事件的特征和主要类型 | 第17-20页 |
| ·群体性事件的特征 | 第17-18页 |
| ·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类型 | 第18-20页 |
| 第三章 从利益表达视角分析重大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制 | 第20-42页 |
| ·利益表达视角下重大群体性事件的案例分析 | 第20-31页 |
| ·通钢事件 | 第20-24页 |
| ·孟连事件 | 第24-26页 |
| ·镇头镇污染事件 | 第26-28页 |
| ·汉源事件 | 第28-31页 |
| ·从利益表达视角分析引发重大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矛盾源 | 第31-35页 |
| ·无序征地和强制拆迁 | 第31-33页 |
| ·企业改制、劳务纠纷、失业问题和退休保障问题 | 第33-34页 |
| ·特定行业和领域存在的特定问题 | 第34-35页 |
| ·利益表达视角下重大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共同性要素和发生机制 | 第35-42页 |
| 第四章 从利益表达视角建立处理重大群体性事件的疏导机制 | 第42-51页 |
| ·建立诉求制度,促成利益表达 | 第43-46页 |
|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 第43-44页 |
| ·政府机关和非政府组织的利益诉求平台建设 | 第44-45页 |
| ·拓展社会媒介的利益诉求渠道 | 第45-46页 |
| ·创建利益协调制度,引导利益表达 | 第46-48页 |
| ·失效的利益协调制度 | 第46-47页 |
| ·利益协调的作用及具体操作 | 第47-48页 |
| ·构建矛盾化解制度,完善利益表达 | 第48-51页 |
| ·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 | 第48-49页 |
| ·社区调解、专业调解、行业调解 | 第49-51页 |
| 结语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54-55页 |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