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6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人口老龄化的不可逆转 | 第9页 |
·我国老龄化的现状 | 第9-10页 |
·养老护理员建设目标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研究现状小结 | 第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理论意义 | 第13页 |
·现实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文献分析法 | 第14页 |
·访谈法 | 第14页 |
·比较分析法 | 第14页 |
·创新点 | 第14-15页 |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16-21页 |
·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养老机构 | 第16页 |
·养老护理员 | 第16页 |
·养老护理员的社会支持 | 第16页 |
·养老服务人才 | 第16-17页 |
·理论基础 | 第17-21页 |
·激励理论 | 第17-19页 |
·职业选择时的社会——文化影响论 | 第19页 |
·人才生态环境论 | 第19-20页 |
·社会支持理论 | 第20-21页 |
第三章 当前机构养老护理员激励中存在的问题 | 第21-28页 |
·当前对机构养老护理员的主要激励内容 | 第21-25页 |
·国家政策激励养老护理员素质提升 | 第21-23页 |
·非盈利组织对养老护理员素质提升的援助 | 第23-24页 |
·社会企业和个人援助 | 第24-25页 |
·当前机构养老护理员激励建设结果 | 第25-26页 |
·机构养老护理员数量增长缓慢 | 第25-26页 |
·机构养老护理员素质构成不合理 | 第26页 |
·机构养老护理员人才流失率高 | 第26页 |
·当前机构养老护理员激励中存在的问题 | 第26-28页 |
·激励目的有偏差 | 第26页 |
·激励内容单一 | 第26-27页 |
·激励主体单一 | 第27页 |
·激励手段单一 | 第27-28页 |
第四章 机构养老护理员激励策略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8-32页 |
·社会支持视角下机构养老护理员激励研究的价值分析 | 第28-30页 |
·有利于提高养老护理员职业安全感 | 第28页 |
·有利于提升养老护理员的自我价值感 | 第28-29页 |
·有利于提升养老护理员从业意愿 | 第29页 |
·有利于促进养老保障事业全面发展 | 第29-30页 |
·机构养老护理员激励建设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0-32页 |
·历史传统 | 第30页 |
·经济因素 | 第30页 |
·社会因素 | 第30页 |
·养老服务职业的社会功能 | 第30-31页 |
·养老服务职业的职业声望 | 第31页 |
·养老机构的性质 | 第31-32页 |
第五章 国内外社会支持视角下养老护理员激励建设的经验 | 第32-41页 |
·日本激励“介护福祉士”的社会支持经验 | 第32-36页 |
·选取日本的原因 | 第32页 |
·日本养老人才队伍建设举措 | 第32-36页 |
·天津市激励机构养老护理员的社会支持经验 | 第36-41页 |
·天津市老龄化现状 | 第36页 |
·天津市政府的激励政策 | 第36-37页 |
·教育支持 | 第37-38页 |
·组织支持——以天津市鹤童民办非企业系列单位为例 | 第38-41页 |
第六章 社会支持视角下机构养老护理员激励建设思路与对策 | 第41-47页 |
·社会支持在养老护理员激励建设中的功能 | 第41-43页 |
·工具性支持 | 第41-42页 |
·信息支持 | 第42页 |
·情感性支持 | 第42页 |
·评价性支持 | 第42-43页 |
·社会支持视角下对我国养老护理员激励策略提出几点对策 | 第43-47页 |
·政府支持 | 第43-44页 |
·养老机构的组织支持 | 第44-45页 |
·家庭支持 | 第45-46页 |
·成立养老护理员关怀总会 | 第46-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