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文章概论 | 第10-17页 |
|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的背景 | 第10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5-17页 |
| ·研究思路及文章框架 | 第15-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2.财政扶贫与减贫的理论基础 | 第17-27页 |
| ·贫困含义的认定 | 第17-21页 |
| ·贫困的概念与类型 | 第17-19页 |
| ·贫困的认定 | 第19-21页 |
| ·政府扶贫理论 | 第21-23页 |
| ·公共物品理论 | 第21-22页 |
| ·外部效应理论 | 第22页 |
| ·区域经济理论 | 第22-23页 |
| ·财政扶贫理论 | 第23-25页 |
| ·财政扶贫资金的定义 | 第23页 |
| ·财政扶贫资金的来源 | 第23-24页 |
| ·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 | 第24-25页 |
| ·效果评价理论 | 第25-26页 |
| ·绩效评价内涵界定 | 第25页 |
| ·绩效评价方法 | 第25-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3.新疆贫困县社会经济与财政扶贫资金投入状况分析 | 第27-40页 |
| ·新疆贫困县分布状况 | 第27-28页 |
| ·新疆贫困县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 第28-34页 |
| ·贫困县社会发展状况 | 第28-30页 |
| ·贫困县经济发展情况 | 第30-34页 |
| ·影响贫困县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分析 | 第34-35页 |
| ·自然地理条件恶劣,灾害频发 | 第34-35页 |
| ·人口素质较低,教育水平落后 | 第35页 |
| ·基础设施水平落后,难以承接对口援助 | 第35页 |
| ·产业结构单一,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 | 第35页 |
| ·新疆扶贫政策梳理及财政扶贫资金投入状况分析 | 第35-38页 |
| ·新疆扶贫历程 | 第35-37页 |
| ·财政扶贫资金投入总量及结构分析 | 第37-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 4.新疆财政扶贫资金的减贫效果分析 | 第40-48页 |
| ·财政扶贫资金对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分析 | 第40-43页 |
| ·数据的选取和解释 | 第40页 |
| ·样本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 第40-41页 |
| ·单位根检验 | 第41页 |
| ·协整检验 | 第41-43页 |
| ·结果说明 | 第43页 |
| ·财政扶贫资金结构的减贫效果分析 | 第43-47页 |
|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 第43-44页 |
| ·单位根检验 | 第44-45页 |
| ·协整检验 | 第45-46页 |
| ·结果说明 | 第46-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5.提高财政扶贫资金减贫效果的政策建议 | 第48-54页 |
| ·构建政府、企业、非盈利组织以及贫困县农民四位一体扶贫机制 | 第48-51页 |
| ·扶贫机制的构建 | 第48-49页 |
| ·扶贫机制参与者主要担任角色任务 | 第49-50页 |
| ·健全管理机制,注重后续管理 | 第50-51页 |
| ·促进贫困地区社会发展政策建议 | 第51-52页 |
| ·加大基础教育和基础医疗卫生投入 | 第51页 |
| ·加大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力度 | 第51页 |
| ·重视农民职业技能的培训 | 第51-52页 |
| ·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政策建议 | 第52-53页 |
| ·拓展扶贫资金渠道,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贫投入 | 第52-53页 |
| ·优化产业结构,创新特色模式,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 第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结论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
| 作者简历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