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桑绵粉蚧生物生态学特性及除治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8-18页 |
| ·扶桑绵粉蚧概述 | 第8-12页 |
| ·起源与分布 | 第8-9页 |
| ·形态特征 | 第9-10页 |
| ·生物学特性 | 第10页 |
| ·寄主范围及传播方式 | 第10-11页 |
| ·危害特点 | 第11-12页 |
| ·扶桑绵粉蚧防治方法 | 第12-16页 |
| ·物理防治 | 第13页 |
| ·生物防治 | 第13-14页 |
| ·化学防治 | 第14-16页 |
| ·检疫措施 | 第16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 第2章 扶桑绵粉蚧生物学习性研究 | 第18-26页 |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18-19页 |
| ·试验材料 | 第18页 |
| ·实验方法 | 第18-1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19-24页 |
| ·扶桑绵粉蚧在不同寄主上的发育历期 | 第19-20页 |
| ·扶桑绵粉蚧在不同寄主上雌成虫的成活率 | 第20页 |
| ·扶桑绵粉蚧在不同寄主上的危害特征对比 | 第20-24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24-26页 |
| 第3章 扶桑绵粉蚧的生态学特性研究 | 第26-33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6-28页 |
| ·材料 | 第26页 |
| ·高温处理试验方法 | 第26-27页 |
| ·相对湿度试验方法 | 第27页 |
| ·温湿度综合作用试验方法 | 第27页 |
| ·野外回接试验 | 第27页 |
| ·数据处理 | 第27-28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8-31页 |
| ·不同时间不同高温处理对扶桑绵粉蚧存活率的影响 | 第28页 |
| ·不同相对湿度对扶桑绵粉蚧存活率的影响 | 第28-29页 |
| ·不同相对湿度对扶桑绵粉蚧发育历期的影响 | 第29-30页 |
| ·温湿度综合作用对扶桑绵粉蚧的存活率的影响 | 第30页 |
| ·扶桑绵粉蚧野外回接试验 | 第30-31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31-33页 |
| 第4章 扶桑绵粉蚧的化学防治试验 | 第33-40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3-35页 |
| ·试验材料 | 第33-34页 |
| ·试验与方法 | 第34-35页 |
| ·统计分析 | 第35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5-39页 |
| ·8 种药剂处理土壤 2d 后的防效及毒力 | 第35-37页 |
| ·熏蒸处理 | 第37-39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39-40页 |
| 第5章 结论 | 第40-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6页 |
| 致谢 | 第46-47页 |
| 作者简介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