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依法治国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核心地位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0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社会管理创新及依法治国的概念 | 第11-15页 |
·社会管理与社会管理创新 | 第11-13页 |
·社会管理概念发展过程 | 第13页 |
·依法治国 | 第13-14页 |
·社会组织 | 第14-15页 |
·文献综述 | 第15-18页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5-17页 |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7-18页 |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研究思路 | 第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创新之处 | 第18-20页 |
第2章 依法治国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辩证关系 | 第20-25页 |
·依法治国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前提和保障 | 第20-22页 |
·法治确保社会管理创新的合法性 | 第20页 |
·法治使社会管理创新具有权威性 | 第20-21页 |
·法治决定社会管理创新具有可操作性 | 第21-22页 |
·社会管理创新有助于依法治国的实施和落实 | 第22-25页 |
·有助于建立健全社会管理法律体系 | 第22页 |
·有助于完善社会管理主体立法 | 第22-23页 |
·有助于完善行政程序法 | 第23-24页 |
·有助于健全解决社会纠纷的法律体系 | 第24-25页 |
第3章 当前社会管理突出难题及原因分析 | 第25-31页 |
·社会流动性加快导致管理任务繁重 | 第25-26页 |
·城镇化发展造成矛盾冲突持续增多 | 第26页 |
·劳动力供求关系变化凸显劳动关系紧张问题 | 第26-27页 |
·管理体制变化促使解决社会问题的机制弱化 | 第27-28页 |
·收入差距、分配不公问题引发社会难题 | 第28页 |
·群体性事件等各种新型社会风险需高度重视 | 第28-29页 |
·社会治安面临新的难点 | 第29-31页 |
第4章 在依法治国方略下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选择 | 第31-44页 |
·建立健全社会管理的法律体系 | 第32-37页 |
·树立宪法至上的法治理念 | 第32-33页 |
·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法律体系 | 第33-34页 |
·应当保障制度设计的科学性 | 第33页 |
·应当保障制度实施的有效性 | 第33-34页 |
·建立和完善纠纷解决机制 | 第34-35页 |
·通过司法机关解决纠纷 | 第34页 |
·通过行政机关解决纠纷 | 第34-35页 |
·通过社会组织解决纠纷 | 第35页 |
·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 | 第35-37页 |
·加强监督机关的权威性 | 第36页 |
·大力鼓励和引导群众监督 | 第36页 |
·提高舆论监督的质量 | 第36-37页 |
·完善社会管理的立法工作 | 第37-39页 |
·健全和完善关于社会组织方面的立法 | 第37页 |
·健全和完善社会法方面的立法 | 第37-38页 |
·健全和完善金融秩序监管立法 | 第38页 |
·健全和完善网络信息管理立法 | 第38-39页 |
·树立和维护司法权威 | 第39-41页 |
·保证司法独立 | 第39-40页 |
·维护司法公正 | 第40页 |
·提高司法效率 | 第40页 |
·加强司法主体素质 | 第40-41页 |
·坚持依法行政,努力提高执政水平 | 第41-44页 |
·坚定树立执政为民的法律观念 | 第41页 |
·加强执法主体的水平与素养 | 第41-42页 |
·加快行政程序法的制定 | 第42-44页 |
结束语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