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提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0页 |
第一节 研究对象 | 第8-9页 |
第二节 学术回顾 | 第9-16页 |
一、史料 | 第10-12页 |
二、对书刊印刷变迁机制的理论分析 | 第12-13页 |
三、多角度探讨上海书刊印刷发展 | 第13-15页 |
四、问题与展望 | 第15-16页 |
第三节 研究框架 | 第16-20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二、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8页 |
四、研究意义和创新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建国前上海书刊印刷业发展概述(1930—1949) | 第20-42页 |
第一节 背景概述 | 第20-24页 |
一、民国时期上海独特的文化环境 | 第20-21页 |
二、现代意义出版印刷的产生 | 第21-24页 |
第二节 上海——近代书刊印刷业的中心 | 第24-33页 |
一、繁荣一时的上海书刊印刷业 | 第24-31页 |
二、战乱中的上海书刊印刷业 | 第31-33页 |
第三节 解放前上海书刊印刷业的特点 | 第33-42页 |
一、民营资本构成占主流 | 第34-35页 |
二、商业化的经营模式 | 第35-37页 |
三、印刷技术的先进性和依赖性 | 第37-42页 |
第三章 建国后上海书刊印刷的恢复与提高(1950-1977) | 第42-66页 |
第一节 建国后书刊印刷业的大调整 | 第42-51页 |
一、薄弱的书刊印刷业 | 第42-43页 |
二、逐渐复苏的书刊印刷业 | 第43-48页 |
三、对图书出版业的有力支撑 | 第48-51页 |
第二节 计划经济下的上海书刊印刷业 | 第51-66页 |
一、上海书刊印刷力量的调整与转移 | 第52-59页 |
二、书刊印刷管理体制格局的形成 | 第59-61页 |
三、上海书刊印刷仍旧发挥主导作用 | 第61-66页 |
第四章 改革开放后的上海书刊印刷业(1978—2010) | 第66-98页 |
第一节 上海书刊印刷业的繁荣 | 第66-76页 |
一、供不应求的书刊印刷市场 | 第66-70页 |
二、上海书刊印刷业的向前发展 | 第70-76页 |
第二节 书刊定点时期的上海书刊印刷业 | 第76-85页 |
一、 书刊印刷定点的背景 | 第76-77页 |
二、两级定点书刊印刷企业的发展 | 第77-82页 |
三、出版系统书刊印刷的改革 | 第82-85页 |
第三节 新时期的上海书刊印刷 | 第85-98页 |
一、微利时代的来临 | 第85-92页 |
二、书刊印刷的数字化 | 第92-98页 |
第五章 上海近现代书刊印刷变迁分析 | 第98-141页 |
第一节 上海书刊印刷行业的变迁 | 第98-126页 |
一、书刊印刷技术的前进 | 第98-106页 |
二、书刊印刷从业人员相关要素的转移 | 第106-117页 |
三、书刊印刷业经营形态的转移 | 第117-126页 |
第二节 书刊印刷行业变迁和社会变迁的关系分析 | 第126-136页 |
一、书刊印刷生产和社会的互动分析 | 第126-128页 |
二、国家强制指令和国家引导 | 第128-131页 |
三、技术变革影响分析 | 第131-133页 |
四、企业管理制度影响 | 第133-136页 |
第三节 展望 | 第136-141页 |
一、现阶段上海书刊印刷业的SWOT分析 | 第136-139页 |
二、结语 | 第139-141页 |
论文说明 | 第141-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142-149页 |
附录 | 第149-153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53-155页 |
答辩委员会签名 | 第155-156页 |
致谢 | 第156-1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