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6页 |
图序及表序 | 第16-1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9-33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9-20页 |
·国内外相关理论综述 | 第20-30页 |
·战略规划理论 | 第20-24页 |
·理论兴起 | 第20-22页 |
·主要研究流派 | 第22-23页 |
·发展趋势 | 第23页 |
·主要的技术方法 | 第23-24页 |
·小结 | 第24页 |
·高等学校的战略规划研究 | 第24-30页 |
·高等学校战略规划的历史起源 | 第24-25页 |
·高等学校战略规划的意义和特点 | 第25-27页 |
·高等学校战略规划的方法和工具 | 第27-28页 |
·高等学校战略规划的流程和模式 | 第28-30页 |
·小结 | 第30页 |
·研究内容和论文结构 | 第30-33页 |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30-31页 |
·论文结构安排 | 第31-32页 |
·研究路径与论文结构图 | 第32-33页 |
第二章 研究方法 | 第33-43页 |
·建构主义方法学 | 第33-39页 |
·战略建构主义方法学的基本理论 | 第33-34页 |
·建构主义与实在主义 | 第34-36页 |
·建构主义在战略管理研究中的意义 | 第36-37页 |
·建构主义在其它学科中的应用 | 第37-39页 |
·政治学 | 第37页 |
·心理学 | 第37-38页 |
·教育学 | 第38-39页 |
·面向对象方法学 | 第39-42页 |
·面向对象方法学的概念阐述 | 第39-40页 |
·抽象思维与概念建模 | 第40-41页 |
·面向对象方法学的意义 | 第41-42页 |
·小结 | 第42-43页 |
第三章 模型的建构 | 第43-51页 |
·战略规划对象和类的概念界定 | 第43页 |
·高等学校战略规划的对象研究 | 第43-47页 |
·高等学校发展的战略要素 | 第43-44页 |
·世界著名大学的战略要素 | 第44-46页 |
·哈佛大学 | 第44页 |
·麻省理工学院 | 第44-45页 |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 第45页 |
·威斯康星麦辿逊大学 | 第45页 |
·牛津大学 | 第45-46页 |
·加拿大不列颤哥伦比亚大学 | 第46页 |
·高等学校战略规划的对象 | 第46-47页 |
·高等学校战略规划的类分析 | 第47-48页 |
·高等学校面向对象规划的模型建构 | 第48-51页 |
第四章 战略定位问题的研究 | 第51-61页 |
·高等学校的战略使命 | 第51-52页 |
·高等学校的战略目标 | 第52页 |
·战略使命和目标规划的模型建构 | 第52-53页 |
·中国科技大学的现实分析和建议 | 第53-55页 |
·国家需要与期望 | 第53页 |
·重要利害关系人 | 第53-54页 |
·外部环境趋势 | 第54页 |
·内部资源和特色 | 第54页 |
·战略使命和目标的建议 | 第54-55页 |
·战略定位相关的问题研究 | 第55-61页 |
·高等学校的发展布局和办学方针 | 第55-56页 |
·中国科技大学发展布局的思考 | 第56-57页 |
·中国科技大学办学方针的建议 | 第57-61页 |
第五章 核心战略问题的研究 | 第61-96页 |
·学科规划与建设 | 第61-67页 |
·学科与学科建设的概念阐释 | 第61页 |
·学科规划 | 第61-62页 |
·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第62-63页 |
·科学的学科建设 | 第63-65页 |
·中国科技大学的学科规划与建设 | 第65-67页 |
·教学与科研的发展 | 第67-71页 |
·教学与科研的矛盾 | 第67-68页 |
·教学与科研的和谐及路径 | 第68-70页 |
·对中国科技大学的教学科研平台搭建的一些建议 | 第70-71页 |
·师资建设 | 第71-75页 |
·师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第71-72页 |
·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和途径 | 第72-73页 |
·中国科技大学的师资建没 | 第73-75页 |
·确立观念 | 第73-74页 |
·教师培养路径 | 第74页 |
·绩效考核 | 第74-75页 |
·学生的培养和管理 | 第75-80页 |
·创新型人才培养 | 第76页 |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平台搭建 | 第76-77页 |
·学生事务管理 | 第77-78页 |
·学生培养和管理的建议 | 第78-80页 |
·国际化战略 | 第80-85页 |
·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动因 | 第80-81页 |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影响和发展趋势 | 第81页 |
·国际化发展的战略路径 | 第81-85页 |
·资金筹措和资源整合 | 第85-89页 |
·高等学校的资金筹措 | 第85-86页 |
·资金筹措战略 | 第86-88页 |
·中国科技大学对外平台的构建 | 第88-89页 |
·高等学校的文化建设 | 第89-96页 |
·大学文化 | 第89-91页 |
·大学文化与和谐文化精神 | 第91-92页 |
·大学文化的建设 | 第92-94页 |
·中国科技大学的文化建设 | 第94-96页 |
第六章 保障系统问题的研究 | 第96-113页 |
·高等学校组织结构研究 | 第96-102页 |
·组织结构的基本理论 | 第96-97页 |
·目前国内高等学校组织结构的现状 | 第97-98页 |
·大学的组织结构改进 | 第98-99页 |
·中国科技大学组织结构调整建议 | 第99-102页 |
·高等学校的管理制度创新 | 第102-108页 |
·高校管理制度创新的重要性 | 第102-103页 |
·管理创新路径 | 第103-105页 |
·中国科技大学管理制度创新建议 | 第105-108页 |
·观念创新 | 第105页 |
·制度创新 | 第105-107页 |
·模式创新 | 第107-108页 |
·校园建设与规划 | 第108-113页 |
·校园规划与高校发展 | 第108-109页 |
·现代高校的校园规划 | 第109-111页 |
·对中国科技大学校园规划的几点建议 | 第111-113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3-116页 |
·结论 | 第113-114页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14-115页 |
·研究工作的展望 | 第115-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27页 |
致谢 | 第127-12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第128-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