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19页 |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研究的总体思路 | 第16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研究运用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 第17页 |
·基本理论 | 第17页 |
·基本方法 | 第17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区域发展理论与实践综述 | 第19-40页 |
·国外区域发展理论概述 | 第19-26页 |
·传统区域发展理论 | 第19-23页 |
·现代区域发展理论 | 第23-26页 |
·国外区域发展的模式 | 第26-29页 |
·国外区域发展模式的类型 | 第26-28页 |
·国外区域发展模式的启示 | 第28-29页 |
·国内区域发展理论的演进 | 第29-33页 |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 第29-31页 |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理论 | 第31-33页 |
·国内区域发展的模式 | 第33-36页 |
·传统区域发展模式 | 第33-35页 |
·新区域发展模式 | 第35-36页 |
·国内县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 第36-40页 |
·国内县域发展的理论 | 第36-37页 |
·国内县域发展的模式 | 第37-40页 |
第三章 县域科学发展的内涵及其综合评价 | 第40-94页 |
·县域科学发展的基本内涵 | 第40-43页 |
·县域科学发展的基本内容 | 第40-42页 |
·县域科学发展应把握的原则 | 第42-43页 |
·国外关于区域发展的测度评价 | 第43-64页 |
·经济增长评价 | 第43-47页 |
·社会经济发展综合评价 | 第47-51页 |
·可持续发展评价 | 第51-64页 |
·国内关于区域发展的测度评价 | 第64-94页 |
·经济社会评价体系 | 第64-67页 |
·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 第67-72页 |
·和谐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 第72-76页 |
·落实科学发展观评价指标体系 | 第76-94页 |
第四章 县域科学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94-128页 |
·构建县域科学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目标及原则 | 第94-98页 |
·指导思想 | 第94-95页 |
·构建目标 | 第95-96页 |
·构建原则 | 第96-98页 |
·县域科学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模式选择及系统构成 | 第98-101页 |
·指标体系的模式选择 | 第98页 |
·指标体系的系统构成 | 第98-101页 |
·县域科学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选择 | 第101-108页 |
·指标选择方法 | 第101-103页 |
·初选指标及来源 | 第103-105页 |
·科学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 第105-108页 |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 第108-111页 |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基本模型 | 第108-111页 |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特点 | 第111页 |
·指标权数设置 | 第111-115页 |
·层次分析法 | 第111-113页 |
·指标权重分配 | 第113-115页 |
·确定模糊综合评价隶属度评价集 | 第115-127页 |
·经济发展子系统 | 第115-117页 |
·和谐社会建设子系统 | 第117-118页 |
·幸福感和满意度子系统 | 第118-121页 |
·人口与健康子系统 | 第121-123页 |
·资源子系统 | 第123-124页 |
·生态环境子系统 | 第124-127页 |
·确定模糊综合评价标准值权重向量 | 第127-128页 |
第五章 县域科学发展综合评价实证研究 | 第128-159页 |
·商河县发展概述 | 第128-130页 |
·商河县自然状况 | 第128-129页 |
·商河县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 第129页 |
·商河县的优势和差距 | 第129-130页 |
·商河县近年科学发展水平检验 | 第130-142页 |
·商河县2003 年科学发展水平检验 | 第130-134页 |
·商河县2004-2009 年科学发展水平检验 | 第134-142页 |
·商河县近年科学发展水平纵向比较分析 | 第142-147页 |
·2003-2009 年科学发展指数总体变化情况分析 | 第142-143页 |
·2003-2009 年科学发展各子系统指数变化情况分析 | 第143-147页 |
·商河县与章丘市科学发展水平横向比较分析 | 第147-154页 |
·章丘市2008 年科学发展水平检验 | 第147-151页 |
·与章丘市的比较分析 | 第151-154页 |
·商河县科学发展的思路 | 第154-159页 |
·商河县的发展战略 | 第154-155页 |
·商河县的发展目标 | 第155页 |
·商河县的发展模式 | 第155页 |
·商河县发展的政策措施 | 第155-159页 |
第六章 县域科学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 第159-167页 |
·县域科学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159-162页 |
·唯GDP 论导致的定位偏差 | 第159页 |
·区域差距继续扩大 | 第159-160页 |
·产业结构趋同、特色不明显 | 第160页 |
·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够科学 | 第160-161页 |
·和谐社会建设任重道远 | 第161-162页 |
·实现县域科学发展的基本路径 | 第162-164页 |
·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 | 第162页 |
·选择和确定好发展模式 | 第162-163页 |
·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目标 | 第163页 |
·创新县域发展的内部政策环境 | 第163-164页 |
·优化县域科学发展的外部政策环境 | 第164-165页 |
·建立健全利益最大化的产业发展机制 | 第164页 |
·建立健全有利于生产要素流动的市场机制 | 第164页 |
·建立健全有利于均衡发展的补偿机制 | 第164页 |
·建立以县为主的行政管理体制 | 第164-165页 |
·建立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运行机制 | 第165页 |
·建立与县域科学发展相适应的评价体系 | 第165-167页 |
·建立科学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 第165页 |
·建立县域科学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 | 第165-166页 |
·建立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 | 第166-167页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167-170页 |
·结论 | 第167-168页 |
·局限 | 第168页 |
·展望 | 第168-170页 |
参考文献 | 第170-179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179-180页 |
致谢 | 第1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