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论文--精神病学论文--情感性精神病论文

慢性疼痛患者抑郁依恋模型的构建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1页
第一章 前言第11-16页
   ·研究背景第11-13页
     ·慢性疼痛的界定第11页
     ·慢性疼痛的危害第11页
     ·慢性疼痛抑郁解释机制第11-13页
     ·依恋与疼痛灾难化、社会支持评价、抑郁的关系第13页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第13-14页
     ·问题提出第13-14页
     ·研究意义第14页
   ·研究思路第14-16页
第二章 对象与方法第16-19页
   ·对象第16页
   ·调查工具与施测方法第16-18页
     ·调查工具第16-18页
     ·施测方法第18页
   ·资料的统计与处理第18-19页
第三章 研究结果第19-37页
   ·问卷回收情况第19页
   ·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第19-20页
   ·患者的疼痛情况描述第20页
   ·患者的抑郁程度比较第20-24页
   ·患者的依恋状况比较第24-25页
   ·疼痛、抑郁、疼痛灾难化、社会支持和依恋之间的相关第25-28页
   ·依恋在慢性疼痛、疼痛灾难化、社会支持与抑郁中的调节作用第28-34页
   ·慢性疼痛抑郁依恋结构方程模型构建第34-37页
第四章 讨论分析第37-51页
   ·患者人口学资料分析第37页
   ·患者疼痛情况分析第37-38页
   ·患者的抑郁程度比较分析第38-39页
   ·患者的依恋状况分析第39-40页
   ·疼痛、抑郁、疼痛灾难化、社会支持和依恋之间的相关分析第40-41页
   ·依恋对慢性疼痛、疼痛灾难化、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分析第41-42页
   ·慢性疼痛抑郁依恋模型分析第42-51页
     ·慢性疼痛对抑郁的作用第43-44页
     ·慢性疼痛以依恋、疼痛灾难化为中介对抑郁的作用第44-46页
     ·慢性疼痛以依恋、社会支持为中介对抑郁的作用第46-49页
     ·慢性疼痛、灾难化、社会支持以依恋为中介对抑郁的作用第49-51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51-53页
   ·结论第51页
   ·创新第51页
   ·局限第51-52页
   ·展望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9页
文献综述第59-74页
 参考文献第71-74页
附录第74-78页
个人简历第78-79页
致谢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MicroRNA-195对人胶质瘤细胞U251耐药株的作用
下一篇:分段常数强度Markov模型在阿尔茨海默病进程研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