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研究生就业 | 第11-13页 |
·女性就业 | 第13-15页 |
·研究方法与实施 | 第15-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调查设计及实施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在沪就读非沪籍女研究生就业现状的调查结果分析 | 第18-40页 |
·数据来源与样本现状 | 第18-33页 |
·在沪就读非沪籍女研究生的婚恋状况 | 第18页 |
·女研究生的就业竞争力 | 第18-20页 |
·在沪就读非沪籍女研究生的职业规划 | 第20-21页 |
·薪资要求以及理想工作地点 | 第21-24页 |
·理想工作单位及择业的参考因素 | 第24-25页 |
·家庭角色与职业角色的冲突 | 第25页 |
·在择业中遇到的困难 | 第25-26页 |
·遭遇不合理待遇及应对措施 | 第26-27页 |
·对就业政策的关注度及受惠程度 | 第27-29页 |
·对自主创业的看法 | 第29-31页 |
·学校就业指导 | 第31-33页 |
·访谈结果分析 | 第33-37页 |
·工作地点的选择 | 第33页 |
·求职中的性别歧视 | 第33页 |
·工作性质的选择 | 第33-35页 |
·阻碍就业的因素 | 第35页 |
·促进就业的优惠政策 | 第35-36页 |
·高校的就业指导 | 第36-37页 |
·相关建议 | 第37页 |
·综合分析 | 第37-40页 |
·婚育情况 | 第37-38页 |
·理想的工作性质 | 第38页 |
·性别歧视 | 第38页 |
·就业促进政策 | 第38页 |
·就业指导 | 第38-39页 |
·自主创业 | 第39页 |
·户籍问题 | 第39-40页 |
第三章 反歧视理论视角下的女研究生就业现状分析 | 第40-53页 |
·反歧视理论 | 第40-41页 |
·性别歧视 | 第41-44页 |
·生理歧视 | 第42-43页 |
·显性歧视与隐性歧视 | 第43-44页 |
·外貌歧视 | 第44页 |
·院校歧视 | 第44-46页 |
·院校歧视导致人才选拔不公平、不公正 | 第45-46页 |
·院校歧视造成人才选拔标准不科学 | 第46页 |
·户籍歧视 | 第46-48页 |
·年龄歧视 | 第48-49页 |
·地域歧视 | 第49-50页 |
·专业歧视 | 第50-53页 |
第四章 改善在沪就读非沪籍毕业女研究生就业现状的构想 | 第53-60页 |
·完善反就业歧视的法律体系 | 第53-54页 |
·完善女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制度 | 第54-55页 |
·政府应加强研究生就业的宏观调控 | 第55-57页 |
·高校应加强女研究生就业指导 | 第57-58页 |
·女研究自身应改变观念,合理规划职业生涯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附录1 | 第65-68页 |
附录2 | 第68-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9-71页 |
附件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