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窃亲属财物行为的司法认定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11页 |
一、 杜庆芳盗窃案及争议 | 第11-14页 |
(一) 基本案情 | 第11-12页 |
(二) 本案所引发的法律问题 | 第12-14页 |
1. 盗窃亲属财物行为中“亲属”范围的认定 | 第12页 |
2. 盗窃亲属财物行为是否按犯罪处理 | 第12-13页 |
3. 盗窃亲属财物行为的量刑分析 | 第13-14页 |
二、 盗窃亲属财物行为司法解释的厘清 | 第14-17页 |
三、 盗窃亲属财物行为中“亲属”范围的认定 | 第17-21页 |
(一) 关于“家庭成员”的范围 | 第17-18页 |
1. 共同生活的近亲属 | 第17-18页 |
2. 共同生活的其他亲属 | 第18页 |
(二) 关于“近亲属”的范围 | 第18-20页 |
(三) 关于“家庭成员”与“近亲属”以外的亲属 | 第20页 |
(四) 本案行为人与被害人亲属关系的认定 | 第20-21页 |
四、 盗窃亲属财物行为是否按犯罪处理 | 第21-27页 |
(一) “一般可不认为是犯罪”的情形 | 第21-22页 |
(二) “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 | 第22-24页 |
1. 追究刑事责任的主体 | 第23页 |
2. 追究刑事责任的具体情形 | 第23-24页 |
(三) 本案是否按犯罪处理 | 第24-27页 |
1. 盗窃自家保险柜的行为是否按犯罪处理 | 第24-25页 |
2. 盗窃公婆家保险柜的行为是否按犯罪处理 | 第25-27页 |
五、 盗窃亲属财物行为的量刑分析 | 第27-33页 |
(一) 量刑上的特别处遇 | 第27-28页 |
1. 特别处遇的原因 | 第27页 |
2. 特别处遇的具体做法 | 第27-28页 |
(二) 量刑不能唯数额论 | 第28-30页 |
1. 由我国刑法法定刑设置模式所决定 | 第29-30页 |
2. 由我国刑法规定量刑情节的广泛性所决定 | 第30页 |
3. 由我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价值观所决定 | 第30页 |
(三) 需考虑的其他量刑情节 | 第30-33页 |
1. 主观犯罪动机 | 第30-31页 |
2. 认识错误 | 第31-33页 |
结语 | 第33-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致谢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