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缩略语表 | 第1-5页 |
|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9-20页 |
| 1. 祖国医学对黄体功能不足型不孕症的研究进展 | 第9-14页 |
| ·病名起源 | 第9页 |
| ·古代医家对本病病因病机的研究及发展 | 第9-10页 |
| ·祖国医学对本病辨证与治法的研究及进展 | 第10-14页 |
| ·近代中医对本病的实验研究 | 第14页 |
| ·中西医结合疗法 | 第14页 |
| 2. 现代医学对黄体功能不足性不孕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 第14-20页 |
| ·病因病理研究 | 第14-17页 |
| ·西方医学对本病诊断 | 第17页 |
| ·西方医学对本病的治疗 | 第17-20页 |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20-31页 |
| 1. 资料与方法 | 第20-23页 |
| ·病例来源 | 第20页 |
| ·病例选择标准 | 第20-21页 |
| ·一般资料 | 第21-23页 |
| 2. 研究方法 | 第23-25页 |
| ·治疗方法 | 第23页 |
| ·观测指标 | 第23页 |
| ·评分标准 | 第23-25页 |
| 3.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 第25-26页 |
| 4. 统计学处理及结果分析 | 第26-31页 |
| ·治疗后两组妊娠率 | 第26页 |
|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征候疗效及评分比较 | 第26-27页 |
| ·超声监测卵泡、内膜情况比较 | 第27-28页 |
| ·治疗三个周期血清雌孕激素的情况 | 第28-29页 |
| ·治疗前后体重指数、HPS积分情况的比较 | 第29-31页 |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31-38页 |
| 1. 立题依据 | 第31页 |
| 2. 黄体功能不足性不孕症的病因病机 | 第31-32页 |
| 3. 所选穴位的作用及意义 | 第32-35页 |
| ·穴位选择及治疗方法 | 第32页 |
| ·主要穴位选取及配穴的意义 | 第32-34页 |
| ·治疗手法意义 | 第34页 |
| ·针刺时间的选择 | 第34-35页 |
| ·神经系统的调节 | 第35页 |
| 4. 针刺治疗不孕症的优势 | 第35页 |
| ·针刺治疗费用低、简单安全、容易操作 | 第35页 |
| ·针刺治疗避免西药治疗的副作用和依赖性 | 第35页 |
| 5 疗效分析 | 第35-37页 |
| 6. 展望及问题 | 第37-38页 |
| 结论 | 第38-39页 |
| 致谢 | 第39-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4-46页 |
| 个人简介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