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2-28页 |
·生物能源的研究进展 | 第12-18页 |
·当前世界的能源形势 | 第12页 |
·生物能源概述 | 第12-17页 |
·生物质能源面临的挑战 | 第17-18页 |
·生物质原料的化学组成和细胞壁结构 | 第18-24页 |
·纤维素 | 第19-20页 |
·半纤维素 | 第20-22页 |
·木质素 | 第22-24页 |
·生物质原料的细胞壁结构 | 第24页 |
·生物质原料的酶水解 | 第24-28页 |
·纤维素酶的概述 | 第24-25页 |
·纤维素酶解的作用机理 | 第25页 |
·纤维素酶解的影响因素 | 第25-28页 |
2 课题研究背景、意义、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8-31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28-29页 |
·凤眼莲利用的研究现状 | 第28页 |
·甘蔗渣利用的研究现状 | 第28-29页 |
·研究意义 | 第29页 |
·研究内容 | 第29-30页 |
·技术路线 | 第30-31页 |
3 生物质原料基本成分的测定 | 第31-36页 |
·前言 | 第3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1-33页 |
·材料制备与试剂配制 | 第31-32页 |
·丙酮提取物的测定 | 第32页 |
·纤维素的测定 | 第32页 |
·木质素的测定 | 第32页 |
·粗灰分和半纤维素的测定 | 第32-33页 |
·结晶度指数的测定 | 第3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3-35页 |
·野生凤眼莲和甘蔗渣中主要成分的含量 | 第33-34页 |
·野生凤眼莲和甘蔗渣的结晶度指数 | 第34-35页 |
·结论 | 第35-36页 |
4 凤眼莲不同生育期样品的培养及酶解 | 第36-50页 |
·前言 | 第3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6-39页 |
·试验材料制备与试剂 | 第36-37页 |
·凤眼莲不同生育期样品的培养 | 第37-38页 |
·凤眼莲不同生育期样品的制备 | 第38页 |
·凤眼莲不同生育期样品的基本成分测定 | 第38页 |
·还原糖含量的测定方法 | 第38页 |
·凤眼莲不同生育期样品的酶解 | 第38页 |
·凤眼莲不同生育期样品及其纤维素结晶度指数的测定 | 第38-39页 |
·凤眼莲不同生育期样品纤维素的分离及FTIR结构表征 | 第3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9-49页 |
·凤眼莲不同生育期样品的平均单株鲜重 | 第39-40页 |
·凤眼莲不同生育期样品三素和粗灰分的含量 | 第40-41页 |
·不同生育期凤眼莲样品及其纤维素的结晶度指数CrI | 第41-42页 |
·不同生育期凤眼莲样品及其纤维素的酶解产糖 | 第42-45页 |
·凤眼莲不同生育期样品及其分离的纤维素红外表征 | 第45-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5 生物质原料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分离 | 第50-69页 |
·前言 | 第5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0-53页 |
·试验材料制备与试剂 | 第50页 |
·生物质原料中纤维素的分离 | 第50-51页 |
·生物质原料中半纤维素的分离 | 第51-53页 |
·生物质原料中木质素的分离 | 第5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3-68页 |
·野生凤眼莲和甘蔗渣的纤维素的红外表征和结晶度指数CrI | 第53-59页 |
·分离半纤维素的红外表征 | 第59-65页 |
·分离木质素的红外表征 | 第65-68页 |
·结论 | 第68-69页 |
6 基于凤眼莲和甘蔗渣纤维素的不同三素配比人工生物质的酶解及模型验证 | 第69-90页 |
·前言 | 第6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9-72页 |
·试验材料制备与试剂 | 第69-70页 |
·凤眼莲和甘蔗渣原料的酶解 | 第70页 |
·凤眼莲人工生物质样品的制备及酶解 | 第70-71页 |
·甘蔗渣人工生物质样品的制备及酶解 | 第71-7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2-89页 |
·凤眼莲和甘蔗渣及其纤维素的酶解产糖 | 第72-73页 |
·凤眼莲人工生物质样品的酶解产糖 | 第73-79页 |
·甘蔗渣人工生物质样品的酶解产糖 | 第79-83页 |
·人工生物质酶解还原糖产量的方程模拟与验证 | 第83-89页 |
·结论 | 第89-90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90-93页 |
·结论 | 第90-92页 |
·展望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10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第100-101页 |
致谢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