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民环境权入宪的法理分析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引言 | 第11-13页 |
| 一、公民环境权的概述 | 第13-19页 |
| (一) 环境权的提出 | 第13-15页 |
| 1. 环境权提出的背景 | 第13-14页 |
| 2. 环境权的提出 | 第14-15页 |
| (二) 环境权理论的发展 | 第15-16页 |
| 1. 环境权的公权利属性 | 第15页 |
| 2. 环境权的私权利属性 | 第15-16页 |
| 3. 环境权是具有公权和私权的双重属性的新型权利 | 第16页 |
| (三) 公民环境权的构成要素 | 第16-19页 |
| 1. 公民是环境权的主体 | 第16-17页 |
| 2. 公民环境权的客体 | 第17页 |
| 3. 公民环境权的内容 | 第17-19页 |
| 二、公民环境权入宪的法理基础和必要性分析 | 第19-25页 |
| (一) 公民环境权入宪的法理基础 | 第19-22页 |
| 1. 人权理论 | 第19-20页 |
| 2. 公共信托理论 | 第20页 |
| 3. 环境正义理论 | 第20-22页 |
| (二) 公民环境权入宪的必要性分析 | 第22-25页 |
| 1. 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 第23页 |
| 2 传统法律手段保护的缺位 | 第23页 |
| 3. 环境正义失衡 | 第23-24页 |
| 4. 公民环境意识不断提高 | 第24-25页 |
| 三、公民环境权的宪法设计与配套制度构建 | 第25-32页 |
| (一) 国外公民环境权宪法层面设计的经验 | 第25-26页 |
| 1. 法国 | 第25页 |
| 2. 美国 | 第25-26页 |
| 3. 葡萄牙 | 第26页 |
| (二) 我国公民环境权的宪法设计 | 第26-28页 |
| 1. 应将公民环境权规定于宪法条文中 | 第26-27页 |
| 2. 规定国家和相关组织的权利义务 | 第27-28页 |
| 3. 通过宪法解释予以保障 | 第28页 |
| 4. 立法监督予以保障 | 第28页 |
| (三) 我国公民环境权的配套制度构建 | 第28-32页 |
| 1. 环境法部门 | 第29-30页 |
| 2. 民法部门 | 第30页 |
| 3. 民事诉讼法部门 | 第30-31页 |
| 4. 行政法部门 | 第31-32页 |
| 结语 | 第32-33页 |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
| 致谢 | 第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