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负热膨胀材料的发展 | 第11页 |
·负热膨胀的机理 | 第11-14页 |
·相转变 | 第12页 |
·固体内压转变 | 第12-13页 |
·阳离子迁移 | 第13页 |
·刚性多面体(旋转耦合) | 第13页 |
·桥氧原子的横向热震动 | 第13-14页 |
·负热膨胀材料的分类 | 第14-17页 |
·各向异性负热膨胀材料 | 第14-16页 |
·各向同性负热膨胀材料 | 第16-17页 |
·负热膨胀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优缺点 | 第17-18页 |
·固相合成法 | 第17页 |
·液相合成法 | 第17-18页 |
·负热膨胀材料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 第18-23页 |
·高精密机械 | 第19页 |
·光学电子 | 第19页 |
·ZrW_20_8 的复合材料 | 第19-23页 |
第二章 ZR_(1-X)AL_XMOW_(1-Y)V_Y0_8 负热膨胀材料的制备 | 第23-49页 |
·主要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23-24页 |
·实验方法 | 第24-25页 |
·前驱体的合成 | 第24页 |
·前驱物的成型 | 第24页 |
·样品的烧结 | 第24-25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5-47页 |
·Zr_(1-x)Al_xMoW_(1-y)V_y0_8 (X=0.05, Y=0.02~0.14)系列 | 第25-30页 |
·Zr_(1-x)Al_xMoW_(1-y)V_y0_8 (X=0.03, Y=0.01~0.05)系列 | 第30-35页 |
·Zr_(1-x)Al_xMoW_(1-y)V_y0_8 (X=0.01, Y=0.01~0.05)系列 | 第35-39页 |
·Zr_(1-x)Al_xMoW_(1-y)V_y0_8 (X=0.02, Y=0.01~0.05)系列 | 第39-44页 |
·Zr_(1-x)Al_xMoW_(1-y)V_y0_8 (X=0.04, Y=0.01~0.05)系列 | 第44-47页 |
·小结 | 第47-49页 |
第三章 粘结剂的制备 | 第49-53页 |
·粘结剂的应用及其粘结机理 | 第49-50页 |
·粘结剂的作用及其机理 | 第49页 |
·化学结合作用 | 第49页 |
·分子间结合(范德华力) | 第49页 |
·氢键 | 第49-50页 |
·机械作用 | 第50页 |
·吸附作用 | 第50页 |
·扩散作用 | 第50页 |
·静电吸引作用 | 第50页 |
·粘结剂的制备 | 第50-52页 |
·实验方法 | 第50-51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1-52页 |
·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片状氧化铝的制备 | 第53-69页 |
·片状氧化铝的形成机理及其制备方法 | 第53-56页 |
·片状氧化铝的制备方法 | 第53-55页 |
·片状氧化铝的应用 | 第55-56页 |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56-57页 |
·实验方法 | 第57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7-67页 |
·Al_20_3 成分分析 | 第57页 |
·能谱分析 | 第57-58页 |
·混合硫酸盐(Na_2S0_4 + K_2S0_4)对氧化铝的影响 | 第58-61页 |
·混合无机盐(KCl + Na_2S0_4,NaCl + K_2S0_4, NaCl + Na_2S0_4)对氧化铝微观形貌的影响 | 第61-64页 |
·混合氯盐(NaCl,KCl)对氧化铝的影响 | 第64-67页 |
·小结 | 第67-69页 |
第五章 ZRMOWO_8/片状 AL_2O_3 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显微结构的研究 | 第69-75页 |
·实验方法 | 第69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9-73页 |
·Al_2O_3/ZrMoWO8 复合材料的 XRD 图谱分析 | 第69-70页 |
·粘结剂掺入量对复合材料微观形貌的影响 | 第70-71页 |
·Al_2O_3 的掺入量对复合材料微观形貌的影响 | 第71-72页 |
·温度的变化对复合材料微观形貌的影响 | 第72-73页 |
·小结 | 第73-75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附录 研究生期间所发表论文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