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赠答诗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绪论 | 第8-14页 |
| 一、研究对象 | 第8-10页 |
| 二、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 三、研究方法 | 第11-14页 |
| 第一章 陶渊明赠答诗的写作背景 | 第14-23页 |
| 第一节 时代风貌 | 第14-18页 |
| 一、家庭出身 | 第14-15页 |
| 二、社会乱象 | 第15-17页 |
| 三、文学风气 | 第17-18页 |
| 第二节 人生选择 | 第18-23页 |
| 一、官场经历 | 第18-20页 |
| 二、归隐生活 | 第20-23页 |
| 第二章 陶渊明赠答诗诗的主题倾向 | 第23-35页 |
| 第一节 离别之际的劝勉惜别 | 第23-28页 |
| 一、亲疏有别 | 第23-24页 |
| 二、劝勉鼓励 | 第24-27页 |
| 三、依依不舍 | 第27-28页 |
| 第二节 抒发个人心声的感悟 | 第28-35页 |
| 一、归隐之志 | 第28-30页 |
| 二、人世沧桑 | 第30-31页 |
| 三、安贫乐道 | 第31-35页 |
| 第三章 陶渊明赠答诗的意象选择 | 第35-45页 |
| 第一节 自然意象 | 第35-39页 |
| 一、鸟意象 | 第36-38页 |
| 二、云与风等意象 | 第38-39页 |
| 第二节 人文意象 | 第39-45页 |
| 一、酒意象 | 第40-42页 |
| 二、琴与舟等意象 | 第42-45页 |
| 第四章 陶渊明赠答诗的意义与影响 | 第45-56页 |
| 第一节 陶渊明赠答诗的意义 | 第45-46页 |
| 一、人格美的体现 | 第45页 |
| 二、赠答诗的典范 | 第45-46页 |
| 第二节 陶渊明赠答诗的影响 | 第46-56页 |
| 一、白居易“拟陶”诗中的赠答诗 | 第46-47页 |
| 二、苏轼“和陶”诗中的赠答诗 | 第47-56页 |
| 结语 | 第56-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2-64页 |
| 致谢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