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符号和縮略词说明 | 第13-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9页 |
·引言 | 第14-15页 |
·意义 | 第15页 |
·文献综述 | 第15-20页 |
·前言 | 第15-16页 |
·氟比洛芬酯简介 | 第16页 |
·医用敷料简介 | 第16-17页 |
·海绵医用敷料的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药物贴剂简介 | 第19-20页 |
·海绵制备机理 | 第20-26页 |
·壳聚糖-明胶海绵制备机理 | 第20-22页 |
·壳聚糖-海藻酸钠海绵制备机理 | 第22-23页 |
·壳聚糖-聚乙烯醇海绵制备机理 | 第23-24页 |
·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海绵制备机理 | 第24-25页 |
·壳聚糖-透明质酸钠海绵制备机理 | 第25-26页 |
·海绵材料的性能测试 | 第26-28页 |
·海绵理化性质测试 | 第26-27页 |
·毒理学和生物活性评价 | 第27-28页 |
·研究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 第28-29页 |
·研究内容 | 第28页 |
·创新点 | 第28-29页 |
第二章 壳聚糖复合海绵制备 | 第29-44页 |
·实验原料及仪器设备 | 第29-30页 |
·壳聚糖复合海绵制备工艺流程图 | 第30-31页 |
·单因素分析实验 | 第31-35页 |
·单因素实验具体实施方案 | 第31-33页 |
·单因素实验各因素水平的确立 | 第33-35页 |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壳聚糖海绵制备工艺 | 第35-43页 |
·响应面分析因素水平的选取 | 第35-36页 |
·响应面分析方案及结果 | 第36-37页 |
·多元二次响应面回归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 第37-38页 |
·三因素间的交叉影响 | 第38-41页 |
·最优方案及其表征 | 第41-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三章 壳聚糖复合海绵的表征及性能测试 | 第44-64页 |
·结构表征 | 第44-47页 |
·红外光谱分析(IR) | 第44-45页 |
·扫描电镜分析(SEM) | 第45-47页 |
·壳聚糖复合海绵的性能测试 | 第47-63页 |
·吸水性能测试 | 第47-51页 |
·保水性能测试 | 第51-55页 |
·抗张强度测试 | 第55-56页 |
·热失重分析(TGA) | 第56-57页 |
·体外细胞增殖试验 | 第57-61页 |
·皮肤刺激性/过敏性试验 | 第61-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四章 氟比洛芬酯透皮动力学研究 | 第64-72页 |
·载药海绵制备 | 第64-65页 |
·壳聚糖复合海绵体外透皮性能研究 | 第65-71页 |
·透皮扩散试验仪介绍 | 第65-66页 |
·鼠皮的制备 | 第66页 |
·磷酸盐缓冲液配制 | 第66页 |
·透皮实验过程 | 第66-67页 |
·氟比洛芬酯体外透皮性能测试 | 第67-69页 |
·标准曲线制作 | 第69-70页 |
·透皮动力学研究 | 第70-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五章 氟比洛芬酯海绵贴剂的设计 | 第72-77页 |
·壳聚糖复合海绵贴剂的制备 | 第72-73页 |
·实验原料及仪器设备 | 第72-73页 |
·壳聚糖复合海绵制备 | 第73页 |
·氟比洛芬酯海绵贴剂的设计 | 第73-76页 |
·背衬材料的选择 | 第73-74页 |
·医用压敏胶的选择 | 第74-75页 |
·氟比洛芬酯贴剂的设计 | 第75-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7-79页 |
·总结 | 第77-78页 |
·展望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85-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