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论文--粒状污染物论文

长春市新老城区可吸入颗粒物源解析对比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7页
   ·可吸入颗粒物的危害第8-9页
   ·长春市城区颗粒物污染特征第9-11页
     ·长春市的气象特征第9-10页
     ·长春市的污染特征第10-11页
   ·颗粒物源解析研究现状第11-14页
     ·源解析模型的分类第11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3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本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4-15页
   ·本论文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5-17页
     ·研究内容第15页
     ·本论文技术路线第15-17页
第二章 样品的采集与分析第17-29页
   ·尘源样品的采集与处理第17-23页
     ·排放源的识别第17-20页
     ·尘源样品的采集第20-21页
     ·尘源样品的处理第21-23页
   ·受体样品的采集与处理第23-25页
     ·受体样品的时空分布选择第23页
     ·受体样品的采集与处理第23-25页
   ·样品的分析及测试第25-26页
     ·无机组分分析第25页
     ·有机组分分析第25-26页
     ·样品形貌分析第26页
   ·化学质量平衡模型原理第26-29页
第三章 长春市及新、老城区PM_(10)对比研究第29-34页
   ·长春市空气质量达标状况第29-31页
   ·新老城区空气质量状况对比第31-34页
第四章 尘源和受体成分谱对比研究第34-44页
   ·尘源和受体的无机成分谱第34-36页
     ·尘源无机成分谱第34-35页
     ·受体无机成分谱第35-36页
   ·尘源和受体的有机成分谱数据第36-41页
     ·有机物质性质第36-40页
     ·尘源有机成分谱第40页
     ·受体有机成分谱第40-41页
   ·尘源、受体样品形貌分析第41-44页
第五章 化学质量平衡模型(CMB)进行源解析结果第44-48页
   ·非采暖期源解析结果分析第44-45页
   ·采暖期源解析结果分析第45-46页
   ·新老城区全年大气PM_(10)源贡献率分析第46-48页
第六章 各类污染源污染控制措施第48-50页
   ·非采暖期主要污染源及控制措施第48-49页
     ·新城区主要控制源及措施第48页
     ·老城区主要控制源及措施第48-49页
   ·采暖期主要污染源及控制措施第49-50页
     ·新城区主要控制源及措施第49页
     ·老城区主要控制源及措施第49-50页
第七章 结论第50-52页
致谢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6页
附录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长春市伊通河污染控制方案优化研究
下一篇:强化混凝SBR法处理分散式生活污水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