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目录 | 第7-11页 |
1 导论 | 第11-25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2-21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20页 |
·国内外研究成果评述 | 第20-21页 |
·研究思路及逻辑框架 | 第21-23页 |
·本文研究方法 | 第23页 |
·可能的创新及不足之处 | 第23-25页 |
2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的理论分析 | 第25-43页 |
·债务风险管理理论 | 第25-30页 |
·风险与不确定性 | 第25-26页 |
·风险的特征与分类 | 第26-27页 |
·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理论 | 第27-30页 |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界定 | 第30-32页 |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内涵 | 第30-31页 |
·地方政府的双重主体假定与政府债务风险 | 第31-32页 |
·地方政府债务矩阵与政府资产矩阵 | 第32-39页 |
·地方政府债务分类与地方政府债务矩阵 | 第32-36页 |
·引入风险对冲矩阵:地方政府资产矩阵 | 第36-39页 |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路径 | 第39-43页 |
·地方政府应承担的公共支出责任 | 第39-40页 |
·地方政府拥有的公共资源 | 第40-41页 |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层次 | 第41-43页 |
3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体系架构 | 第43-61页 |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体系描述 | 第43-47页 |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的含义 | 第43页 |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的目标 | 第43-44页 |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的组织体系 | 第44-45页 |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的基本流程 | 第45-47页 |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结果的处理机制 | 第47页 |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的指标体系 | 第47-56页 |
·全口径预警指标体系设计 | 第47-51页 |
·指标体系的筛选 | 第51-55页 |
·预警指标临界值及风险区间的确定 | 第55-56页 |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方法 | 第56-61页 |
·典型经济预警方法概述 | 第56-58页 |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方法选择 | 第58-61页 |
4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实证评估 | 第61-72页 |
·地方政府负债状况分析 | 第61-67页 |
·地方政府性债务:官方统计口径 | 第61-62页 |
·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矩阵 | 第62-65页 |
·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现状考察 | 第65-67页 |
·地方政府资产状况分析 | 第67-72页 |
·地方政府资产概述 | 第67-68页 |
·地方政府的可支配存量资产及债务风险判断 | 第68-69页 |
·地方政府的可支配流量资产及债务风险判断 | 第69-72页 |
5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的模拟 | 第72-96页 |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的可行性分析 | 第72-76页 |
·地方政府债务计量的难点 | 第72-74页 |
·对地方政府债务量化的探索 | 第74-76页 |
·有条件地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 | 第76页 |
·预警系统的研究设计 | 第76-78页 |
·基础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 第76-77页 |
·研究方法选择及技术分析路线 | 第77-78页 |
·阈值及警度体系的确定 | 第78页 |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确定 | 第78-92页 |
·数据的预处理 | 第78-81页 |
·聚类分析 | 第81-84页 |
·预警指标警度及风险区间确定 | 第84-88页 |
·因子分析 | 第88-92页 |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 | 第92-96页 |
·建立BP神经网络预警模型 | 第92-93页 |
·BP神经网络的训练与检验 | 第93-95页 |
·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警结果 | 第95-96页 |
6 支撑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与预警的财政制度安排 | 第96-107页 |
·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 | 第96-97页 |
·逐步建立财政中期预算 | 第97-98页 |
·改革现行政府会计制度 | 第98-101页 |
·确定权责发生制的地方政府债务核算基础 | 第98-99页 |
·编制地方政府债务报告,完整反映政府债务变化情况 | 第99-101页 |
·提高地方政府债务信息透明度 | 第101-102页 |
·健全地方政府债务担保机制 | 第102-105页 |
·严格界定地方政府担保范围 | 第103页 |
·转变地方政府职能,促进担保市场化 | 第103-104页 |
·完善担保相关激励约束机制,逐步实现担保显性化 | 第104页 |
·建立担保登记备案制度,实行政府担保归口管理 | 第104-105页 |
·完善地方政府偿债准备制度 | 第105页 |
·构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监管框架与责任机制 | 第105-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11页 |
后记 | 第111-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