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6页 |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1 绪论 | 第11-16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1页 |
|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 ·煤火探测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国内外遥感探测技术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物探探测技术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本文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5-16页 |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5页 |
| ·本文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2 地下煤火发展过程物理场特征及信息传输模型 | 第16-24页 |
| ·地下煤火发展过程的物理场特征 | 第16-19页 |
| ·风化氧化阶段物理场特征 | 第16-17页 |
| ·自然发火阶段物理场特征 | 第17-18页 |
| ·燃烧扩展阶段物理场特征 | 第18页 |
| ·燃烧熄灭阶段物理场特征 | 第18-19页 |
| ·地下煤火的物理信息传输物理模型 | 第19-23页 |
| ·地下煤火作用下不同区域物理场的特点 | 第19-21页 |
| ·地下煤火的物理信息特征模型 | 第21-23页 |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 3 地下煤火的探测方法研究 | 第24-38页 |
| ·地下煤火探测与监测的主要任务和技术要求 | 第24-28页 |
| ·地下煤火探测与监测的基本要求 | 第24-26页 |
| ·火区调查阶段的主要任务和技术指标要求 | 第26-27页 |
| ·火区动态监测阶段的主要任务和技术指标要求 | 第27页 |
| ·灭火工程后评估阶段的技术指标要求 | 第27-28页 |
| ·基于不同观测平台的探测方法 | 第28-34页 |
| ·航天平台的主要探测方法 | 第28-30页 |
| ·航空平台的主要探测方法 | 第30-32页 |
| ·地面主要探测方法 | 第32-33页 |
| ·地下探测方法 | 第33-34页 |
| ·基于地下煤火不同发展阶段的探测方法 | 第34-35页 |
| ·面向煤火管理目标的探测方法 | 第35-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4 地下煤火动态监测方法研究 | 第38-42页 |
| ·地下煤火监测实用参数及特点 | 第38-39页 |
| ·动态监测基本方法设计 | 第39-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5 地空一体化探测技术在乌达煤田火区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 第42-72页 |
| ·研究区概况 | 第42-45页 |
| ·研究区位置与自然条件 | 第42-43页 |
| ·研究区地质环境条件 | 第43-45页 |
| ·研究区煤火概况 | 第45页 |
| ·应用研究技术方案 | 第45-47页 |
| ·工作方法及实施 | 第47-66页 |
| ·航空遥感探测 | 第47-56页 |
| ·野外地面综合探测验证——以 18 号火区为例 | 第56-66页 |
| ·火区监测成果 | 第66-71页 |
| ·18 号火区监测成果 | 第66-67页 |
| ·研究区总火区面积情况统计 | 第67-69页 |
| ·试验区火区监测成果图 | 第69-71页 |
| ·煤田浅埋火灾地空一体化探测技术 | 第71页 |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 结论 | 第72-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 作者简历 | 第77-79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9-80页 |